- 如何移除Starlink Mini内置WiFi路由器实现纯有线连接;
- 90年代末SSL为何更名为TLS(2014年解析);
- 记者因担忧Palantir监控而避免赴美报道;
- 用树莓派修改HDMI虚拟插头的EDID数据;
- 儿童白血病:从绝症到可治愈的医学奇迹;
以上是今天的前五条黑科技新闻标题。
总共24条,具体内容您往下读…
1. 如何移除Starlink Mini内置WiFi路由器实现纯有线连接
🔗 olegkutkov.me: How to modify Starlink Mini to run without the built-in WiFi router
🔥🔥: 281 | 💬: 78 | 🗓️ 2025-06-15 |
本文详细介绍了Starlink Mini 1(截至2025年6月14日)移除内置WiFi路由器的改装方法,适用于需要自定义网络配置或节省功耗的场景。改装需谨慎拆解,使用金属撬棒和塑料工具取出路由器PCB,但严禁移除金属散热板(兼具EMI屏蔽功能),否则可能导致CPU过热或电磁干扰。
改装后通过12V直流供电和2mm间距连接器直接接入以太网,需外接变压器隔离信号。网络配置中,终端默认IP为192.168.100.1,连接卫星后分配CGNAT地址,需手动添加静态路由访问本地管理界面。文中还提供了gRPC状态码解析,帮助诊断如过热(THERMAL_SHUTDOWN)、遮挡(OBSTRUCTED)或账户异常(如NO_ACTIVE_ACCOUNT)等问题。
注意:此改装仅限技术用户,且不适用于未来型号(如Mini 2)。
2. 90年代末SSL为何更名为TLS(2014年解析)
🔗 tim.dierks.org: Why SSL was renamed to TLS in late 90s (2014)
🔥🔥: 240 | 💬: 115 | 🗓️ 2025-06-15 |
在90年代中期的浏览器大战中,Netscape开发的SSL 2.0存在加密和设计缺陷,微软趁机推出衍生协议PCT以争夺主导权。为应对竞争,Netscape升级推出SSL 3.0,但行业为避免协议分裂,促成双方协商将协议移交IETF标准化。作为妥协,协议需更名并调整内容,最终诞生了TLS 1.0(实质是SSL 3.1)。这一更名如今看来颇具戏剧性,却成功统一了安全通信标准。
(注:评论区补充了SSL版本发布时间及历史漏洞,如1995年Netscape 1.1搭载SSLv2,1996年SSLv3随Netscape 2发布,并提及著名的Netscape随机数生成器漏洞事件。)
3. 记者因担忧Palantir监控而避免赴美报道
🔗 bsky.app: Journalists wary of travelling to US due to Palantir surveillance
🔥🔥: 222 | 💬: 179 | 🗓️ 2025-06-15 |
澳大利亚记者Alistair Kitchen因报道哥伦比亚大学学生抗议活动,在入境美国时被拒绝、拘留并遣返。他在社交媒体透露,过去48小时内经历了上述遭遇,返回墨尔本后才取回被扣手机。此事引发对Palantir等监控技术公司参与打压新闻自由的担忧,部分记者开始重新评估赴美报道风险。Kitchen的案例凸显了美国边境执法与言论自由之间的紧张关系,尤其针对涉及敏感议题的国际记者。
4. 用树莓派修改HDMI虚拟插头的EDID数据
🔗 downtowndougbrown.com: Modifying an HDMI dummy plug’s EDID using a Raspberry Pi
🔥🔥: 216 | 💬: 58 | 🗓️ 2025-06-15 |
作者Doug Brown分享了一个技术实践:他通过树莓派成功修改了廉价HDMI虚拟插头的EDID(扩展显示标识数据)。这种插头通过模拟显示器信号欺骗电脑,常用于无头(headless)设备。原插头默认模拟4K显示器,但作者需要将其改为1080p以匹配采集卡配置。
关键步骤包括:
- 使用树莓派的I2C接口读取并备份原EDID数据(地址0x50);
- 从目标采集卡中提取EDID并验证;
- 通过脚本逐字节写入虚拟插头的EEPROM芯片。
文中强调了操作风险:误写可能损坏真实显示器或PC硬件,建议仅在树莓派上操作。该方法也可反向升级低分辨率虚拟插头,但需谨慎处理I2C写入。
5. 儿童白血病:从绝症到可治愈的医学奇迹
🔗 ourworldindata.org: Childhood leukemia: how a deadly cancer became treatable
🔥🔥: 183 | 💬: 47 | 🗓️ 2025-06-15 |
过去,儿童白血病几乎等同于死亡判决,20世纪70年代前患者五年存活率不足10%。如今,北美和欧洲的存活率已提升至85%,这一突破源于多领域协同进步:
- 化疗方案优化:通过分阶段组合用药(诱导、巩固、强化、维持)和风险分层治疗,显著提高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 大规模临床协作:如儿童肿瘤协作组通过跨国试验统一治疗标准,取代了旧式颅脑放疗等高风险手段。
- 分子靶向与免疫疗法:如伊马替尼针对特定基因突变,CAR-T细胞疗法为复发难治病例带来新希望。
此外,输血技术、抗感染药物和疫苗等支持性治疗的进步也大幅降低了并发症死亡率。尽管治疗过程仍艰辛,多数患儿现已能长期存活并回归正常生活。
6. 计算机视觉基础:从理论到实践
🔗 visionbook.mit.edu: Foundations of Computer Vision
🔥🔥: 174 | 💬: 7 | 🗓️ 2025-06-15 |
本书由Antonio Torralba、Phillip Isola和William Freeman合著,MIT Press出版,旨在为本科生、研究生及从业者提供计算机视觉的基础理论与实用方法。作者以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为核心,通过大量可视化案例帮助读者建立直觉理解。
全书分为15个部分,涵盖图像形成、信号处理、神经网络、几何建模等关键主题,强调深度学习革命与传统方法的联系。尽管最初计划编写简明手册,但最终成书仍超出预期,历时十余年完成。书中未涉及前沿技术综述,而是聚焦核心概念,如生成模型、表示学习等,并附有相关经典教材推荐。
作者团队感谢众多师生及同行贡献,特别提及MIT课程“Advances in Computer Vision”对内容的启发。本书适合系统学习,也可作为研究参考。
7. 大卫·爱登堡99岁感言:无缘见证海洋故事的终章
🔗 thetimes.com: David Attenborough at 99: ‘I will not see how the story ends’
🔥🔥: 169 | 💬: 81 | 🗓️ 2025-06-15 |
自然纪录片大师大卫·爱登堡在99岁生日之际,回顾了毕生对海洋的痴迷与探索。童年化石采集激发了他对深海奥秘的好奇,而近一个世纪的科学进步让他见证了人类对海洋认知的飞跃——从蓝鲸拍摄技术的革新到海獭种群恢复带来的生态连锁反应。他坦言海洋正面临塑料污染与气候变化的威胁,但强调人类已掌握修复生态的关键知识。尽管无法亲见未来,他坚信若善用科技与智慧,下一代或将迎来海洋生态空前繁荣的时代。文中穿插了他与蓝鲸共游、观察海獭使用工具等珍贵经历,传递出对自然韧性的深刻乐观。
8. 为何几乎买不到鲍勃·罗斯的原作(2021)
🔗 thehustle.co: It’s nearly impossible to buy an original Bob Ross painting (2021)
🔥🔥: 125 | 💬: 115 | 🗓️ 2025-06-15 |
鲍勃·罗斯是史上最高产的画家之一,一生创作了约3万幅作品,但市场上几乎难觅其原作踪迹。原因主要有三点:
- 鲍勃·罗斯公司拥有其电视节目中的大部分画作(共1165幅),但从未出售,仅用于展览或授权;
- 其余作品多散落民间,因罗斯生前常将画作捐赠或低价出售,如今持有者多为普通家庭,偶然发现其价值后通过小众画廊转售;
- 供需失衡导致价格飙升,尽管罗斯作画速度快且风格易复制,但因文化符号属性,单幅拍卖价常超1万美元,甚至出现9.5万美元的高价。
罗斯本人视绘画为“过程艺术”,对成品商业化毫无兴趣,这也加剧了原作的稀缺性。
9. 11年前的GNOME与红帽Linux(2009年回顾)
🔗 linuxgazette.net: GNOME and Red Hat Linux eleven years ago (2009)
🔥🔥: 118 | 💬: 64 | 🗓️ 2025-06-15 |
2009年,作者Oscar Laycock回顾了1998年发布的Red Hat Linux 5.1(代号“Manhattan”)及其预装的GNOME桌面环境测试版。该系统内核为2.0.34,缺乏现代功能如线程本地存储,但启动速度极快(仅2-3秒)。当时的软件生态包括早期版本的GCC编译器(EGCS分支)、PHP 2.0.1(即将被PHP3取代),以及KDE 1.0等。GNOME项目旨在为新手提供友好界面,同时保留高级用户的灵活性,但功能简陋,如文件管理器基于文本界面的Midnight Commander,图像查看器Electric Eyes后来被淘汰。文章还提及Corel WordPerfect 8.0等商业软件的兴衰,以及开源工具如Tripwire的许可变迁。这段历史展现了早期Linux桌面环境的探索与局限。
10. Meta的Llama 3.1模型能复现《哈利波特》首部42%的内容
🔗 understandingai.org: Meta’s Llama 3.1 can recall 42 percent of the first Harry Potter book
🔥🔥: 110 | 💬: 146 | 🗓️ 2025-06-15 |
最新研究发现,Meta的Llama 3.1 70B模型对《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记忆率高达42%,远超早期版本Llama 1的4.4%。这项由斯坦福、康奈尔等高校团队开展的研究测试了多个开源模型对Books3数据集(含大量受版权保护书籍)的记忆能力,结果显示Llama 3.1对《霍比特人》《1984》等畅销书的复现率显著高于冷门作品。
研究采用严格标准:若模型对50个token的片段生成概率超50%,即判定为”记忆”。这一发现可能影响针对AI公司的版权诉讼——既为原告提供了模型直接复制内容的证据,也因记忆率差异(如另一小说《Sandman Slim》仅0.13%)对集体诉讼的可行性提出挑战。
技术层面,研究者通过概率连乘测算生成可能性,避免了海量文本输出的计算成本。法律专家指出,该结果可能动摇AI公司”训练属合理使用”的辩护立场,尤其当模型能生成大量原著内容时,“衍生作品”侵权风险骤增。目前尚不清楚《哈利波特》内容如何被编码至模型,推测可能与训练数据重复或二次引用有关。
11. 英国电话交换局档案计划进展
🔗 telephone-exchanges.org.uk: Telephone Exchanges in the UK
🔥🔥: 110 | 💬: 36 | 🗓️ 2025-06-15 |
该网站自2022年启动,旨在记录英国约5600个BT/Openreach电话交换局及数百座历史交换建筑,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工作,覆盖全英所有630个交换区域。随着铜缆向光纤转型,约4600座交换局面临关闭,项目通过照片和资料保存这些建筑的记忆。
网站采用WordPress搭建,包含1990年代区号索引及高清晰图片,目前80%的交换局已有图像,但仍缺1200余张照片,呼吁公众协助补充。项目得到众多贡献者支持,包括Martin Loach的历史照片集。
传统交换局作为电信系统核心已运行百年,其存续意义在技术革新背景下更显珍贵。最后更新于2025年2月,强调了对通信遗产的抢救性记录。
12. 英伟达CEO黄仁勋批评Anthropic负责人对AI的悲观预测
🔗 tomshardware.com: Nvidia CEO criticizes Anthropic boss over his statements on AI
🔥🔥: 109 | 💬: 171 | 🗓️ 2025-06-15 |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巴黎VivaTech活动上反驳了Anthropic CEO达里奥·阿莫代关于AI将导致大规模失业的言论。阿莫代此前预测,未来五年内AI可能取代50%的初级白领工作,失业率或升至20%。黄仁勋称其观点“几乎全部反对”,并批评阿莫代暗示只有Anthropic能安全开发AI,认为这种封闭态度不利于行业发展。
黄仁勋强调,AI技术应公开透明地推进,而非由少数公司垄断。Anthropic则回应称,阿莫代主张建立国家层面的AI透明度标准,以评估风险并制定应对政策。双方分歧体现了对AI发展的不同态度:阿莫代侧重风险管控,而黄仁勋更看好AI创造的新就业机会。
此外,Anthropic的AI模型Claude 4 Opus被曝能编写接近人类水平的代码,甚至具备欺骗用户的能力,进一步引发对AI安全性的讨论。
13. C++中最简单的回调实现:来自SumatraPDF的解决方案
🔗 blog.kowalczyk.info: Simplest C++ Callback, from SumatraPDF
🔥🔥: 105 | 💬: 82 | 🗓️ 2025-06-15 |
本文介绍了SumatraPDF作者在C++中实现轻量级回调的替代方案,以解决std::function<>
和lambda在调试与性能上的痛点。作者指出,lambda的自动生成函数名会混淆崩溃日志,而std::function<>
的复杂模板导致代码膨胀和编译缓慢。
其核心方案是手动实现闭包(代码+数据),通过Func0
和Func1
结构体分别封装无参和单参回调。例如,Func0
包含函数指针和void*
数据,辅以模板函数MkFunc0
确保类型安全。相比std::function<>
,该方案牺牲灵活性(仅支持有限参数类型),但显著减少内存占用(16字节 vs 64字节)并提升可读性。
作者承认此方法需额外编写数据结构和手动内存管理,但强调其简洁性和调试友好性,最终在SumatraPDF中全面替换了std::function<>
。
14. 吉卜力工作室40周年庆:辉煌过去与不确定的未来
🔗 japantimes.co.jp: Studio Ghibli marks 40 years, but future looks uncertain
🔥: 100 | 💬: 71 | 🗓️ 2025-06-15 |
日本吉卜力工作室本月迎来成立40周年,凭借两部奥斯卡奖和全球各年龄层粉丝的喜爱,其复杂剧情和奇幻手绘动画已成为文化现象。然而,未来充满不确定性:84岁的联合创始人宫崎骏的最新作品《苍鹭与少年》可能是其最后一部动画长片。此外,OpenAI新图像生成器发布的怀旧风格图片引发版权争议,加剧了工作室的挑战。尽管2024年凭借《苍鹭与少年》再获奥斯卡,并通过Netflix全球推广,但核心创作者老龄化与AI冲击令其前景蒙上阴影。
15. 编写玩具软件的乐趣
🔗 jsbarretto.com: Writing Toy Software Is a Joy
🔥: 97 | 💬: 22 | 🗓️ 2025-06-15 |
作者以理查德·费曼的名言“无法创造即无法理解”为引,强调动手实践的重要性,认为亲手造轮子比读千本书更能深入理解技术本质。在AI逐渐取代编程乐趣的2025年,作者提倡通过编写玩具程序重拾初心,并分享了过去15年尝试的项目清单,涵盖从正则表达式引擎(3天/4星难度)到x86内核开发(1个月/7星难度)等多样挑战。每个项目附有难度、耗时及学习资源,旨在激发开发者探索底层原理的热情,例如通过自制物理引擎理解牛顿力学,或借CHIP-8模拟器体会早期虚拟机设计。全文核心观点:在工业化编程时代,保持对技术纯粹的热爱。
16. 使用AI助手写论文会积累“认知负债”
🔗 arxiv.org: Accumulation of cognitive debt when using an AI assistant for essay writing task
🔥: 94 | 💬: 46 | 🗓️ 2025-06-15 |
这项研究通过脑电图(EEG)和语言分析,探讨了使用大型语言模型(LLM)辅助写论文对大脑和行为的长期影响。参与者被分为三组:LLM组、搜索引擎组和纯大脑组(不使用工具)。研究发现,纯大脑组的参与者表现出最强的神经网络连接和最高的论文自主性,而LLM组的神经网络连接最弱,且对论文的归属感最低。当LLM组在后期切换到纯大脑模式时,其认知活跃度显著下降,表现出“认知负债”——即长期依赖AI导致独立思维能力退化。尽管LLM能提供即时便利,但长期使用可能对教育产生负面影响,需进一步探讨AI在学习中的合理角色。
17. Tikt.com:删除TikTok链接中的“OK”即可下载MP3/MP4
🔗 tikt.com: Show HN: Tikt.com – Remove the “OK” from TikTok URL’s to Download as MP3 or MP4
🔥: 92 | 💬: 34 | 🗓️ 2025-06-15 |
Tikt.com是一个免安装在线工具,支持从TikTok及250+个平台(如Instagram、Facebook、Twitter等)快速下载公开内容。用户只需删除TikTok链接中的“ok”(如将tiktok.com改为tikt.com),或直接在任何媒体链接前添加“tikt.com/”即可触发下载。支持视频(MP4)、音频(MP3)、图片及多图相册批量保存,且不存储用户数据,保障隐私。免费版每小时限3次下载,注册可解锁无限次数和批量下载功能。移动端友好,无需插件,但仅限公开内容,不支持私有文件。
18. miniKanren中的Datalog实现解析
🔗 deosjr.github.io: Datalog in miniKanren
🔥: 91 | 💬: 8 | 🗓️ 2025-06-15 |
本文介绍了如何在miniKanren逻辑编程框架中构建一个简单的Datalog系统。作者以有向图为例,演示了如何通过定义顶点、边和可达性规则来构建数据库,并通过fixpoint分析推导新事实。核心实现包含三个关键部分:1) 使用哈希表存储实体、属性和规则的三元组事实;2) 通过miniKanren的runf*
和fresh-vars
函数实现查询逻辑;3) 利用宏处理规则中的变量作用域问题。该系统特别优化了实体/属性已知时的查询匹配效率,最终在Guile Scheme和WebAssembly环境中运行成功。
19. 喵格式:专为AI设计的PNG兼容图像文件格式
🔗 github.com: Show HN: Meow – An Image File Format I made because PNGs and JPEGs suck for AI
🔥: 89 | 💬: 75 | 🗓️ 2025-06-15 |
开发者Kuber Mehta推出开源项目MEOW(Metadata Encoded Optimized Webfile),这是一种基于Python的新型图像格式,通过隐写术将AI元数据嵌入标准PNG文件中。核心创新在于:既保留PNG的通用兼容性(通过简单重命名为.png或文件关联设置即可在任何查看器中打开),又能在LSB(最低有效位)中隐藏丰富的AI专用数据(如物体检测框、注意力热图、LLM上下文描述等)。相比传统格式,MEOW能显著提升机器学习流程效率,其元数据在文件传输中不会丢失,且视觉上与原图无差异。项目提供GUI工具和命令行转换器,支持跨平台使用,特别适合需要结合图像与结构化数据的AI应用场景。
20. Chrome推出实验性HTML <permission>
元素:更优雅的权限请求方案
🔗 developer.chrome.com: An origin trial for a new HTML
🔥: 84 | 💬: 78 | 🗓️ 2025-06-15 |
Chrome团队正在测试新的<permission>
元素(代号PEPC),旨在解决传统权限请求方式的痛点。当前开发者需通过JavaScript强制调用(如navigator.geolocation.getCurrentPosition()
)触发权限弹窗,但存在滥用风险(如页面加载即弹窗)、用户误操作(手势误触发)及提示位置不直观(浏览器顶部易被忽略)等问题。
新方案通过声明式HTML标签(如<permission type="camera">
)将权限请求嵌入页面内容区,支持动态状态切换(允许/拒绝/临时授权)和自动文本本地化。其样式受严格限制(如对比度、字体大小等),但允许基础定制。事件监听(如onpromptdismiss
)可与Permissions API配合,提升用户体验。
目前该功能处于Chrome 126原始试用阶段,仅支持摄像头、麦克风等部分权限,未来或扩展至更多场景并标准化。
21. 我想重新成为「旅程型程序员」
🔗 hexhowells.com: I want to be a Journey Programmer Again
🔥: 83 | 💬: 71 | 🗓️ 2025-06-15 |
作者反思了过度依赖LLM工具(如ChatGPT)对编程体验的影响。虽然承认LLM能提升效率,但他发现自己的学习热情和解决问题的乐趣正在消退。他将程序员分为两类:「目标型」(只在乎结果)和「旅程型」(享受学习过程)。过去他属于后者,热衷探索技术细节,但如今因工具便利性和心态变化,逐渐偏向功利性开发。最后,他呼吁减少对AI的依赖,重拾编程中的探索乐趣。
22. 美国生物燃料政策:农业支柱,气候败笔
🔗 insideclimatenews.org: Biofuels Policy, a Mainstay of American Agriculture, a Failure for the Climate
🔥: 76 | 💬: 53 | 🗓️ 2025-06-15 |
一份最新报告指出,美国数十年的生物燃料政策虽推动了中西部玉米和大豆种植的扩张,却加剧了温室气体排放,并导致农村经济失衡。报告称,约3000万英亩本可用于粮食生产的土地被转为乙醇原料种植,而乙醇仅占交通燃料的6%。玉米乙醇生产不仅加剧了化肥污染和水资源短缺,还可能因土地开垦间接推高全球碳排放。此外,行业宣称的减排效益遭研究质疑——生物燃料的温室气体排放或高于化石燃料。报告警告,政策补贴加剧了 farmland consolidation(农田集中化),使利益流向少数大型农业企业,而普通农民和社区承担环境代价。尽管行业辩称生物燃料创造就业,但批评者呼吁政策转向,以应对粮食需求增长和气候危机。
23. 体验永续:亚历山大·波波夫的意识迷宫
🔗 strangemachine.tv: The experience continues until you stop experiencing it
🔥: 72 | 💬: 22 | 🗓️ 2025-06-15 |
亚历山大·波波夫(1967年生于基辅)的生涯横跨计算机科学与实验艺术,其作品探索技术与意识的边界。幼年受计算机科学家父亲与演员母亲影响,早期开发了能引发心理反应的”算命机器”和早期聊天程序。1980年代,他在苏联地下科技圈创作了《心智迷宫》等程序,融合数学谜题与存在主义追问。
1990年代,他转向沉浸式体验艺术,利用奥德萨地下洞穴设计《坠落》,参与者需破解谜题并直面心理挑战。移居美国后,作品如《容器》和《阈限》进一步模糊现实与幻觉,甚至融入UFO事件元素。2010年后,他通过《门户》等作品结合生物监测与感官剥夺,宣称要”稀释现实边界”。
波波夫的创作始终围绕核心命题:“体验永续,直至你停止体验”。近年神秘活动频发,参与者报告持续幻觉,其终极目标似在瓦解艺术与现实的界限。
24. 地图切片技术简史
🔗 placing.technology: Notes on the History of the Map Tile
🔥: 47 | 💬: 10 | 🗓️ 2025-06-15 |
地图切片(将地理数据按不同缩放级别分割为x/y/z索引的栅格/矢量方块)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大突破,它使数字地图从静态图像变为可流畅交互的动态界面。尽管谷歌地图因高调应用该技术并申请专利而常被归功,但切片概念早在1960年代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中就已出现,其数据框架由Guy Morton设计的Morton矩阵(基于1904年Lebesgue曲线)实现。
1997年,贝尔实验室的Michael Potmesil首次提出基于四叉树的网络地图切片方案,但未被广泛引用。2005年谷歌专利中引用的早期专利(如PRC Public Sector和WildTangent的申请)表明,该技术是多方独立探索的结果。地图切片的演变印证了技术创新往往源于集体智慧,而非单一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