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stral AI推出首款推理模型Magistral:专业、透明、多语言;
  2. Meta因“本地主机追踪”面临320亿欧元天价罚款;
  3. OpenAI将GPT-3模型价格大幅下调80%;
  4. 低背景钢:远离AI污染的纯净内容;
  5. 安卓16正式发布;

以上是今天的前五条黑科技新闻标题。

总共25条,具体内容您往下读…

1. Mistral AI推出首款推理模型Magistral:专业、透明、多语言

🔗 mistral.ai: Magistral — the first reasoning model by Mistral AI

🔥🔥: 687 | 💬: 314 | 🗓️ 2025-06-10


Mistral AI发布了其首款推理模型Magistral,专注于解决领域专业性问题,提供透明推理过程,并支持多语言逻辑链。该模型分为开源版Magistral Small(24B参数)和企业版Magistral Medium,后者在AIME2024测试中得分73.6%,且支持64次多数投票后准确率达90%。

Magistral的特点包括:透明推理(可追溯多步骤逻辑)、多语言能力(支持中英法等8种语言),以及通过Le Chat的Flash Answers功能实现比竞品快10倍的响应速度。其应用场景覆盖法律、金融、软件开发等高精度需求领域,并开放Small版本供社区修改与优化。

企业用户可通过API或云平台试用Magistral Medium,开源版本已上线Hugging Face。Mistral AI同时宣布招聘计划,旨在推动AI技术民主化。


2. Meta因“本地主机追踪”面临320亿欧元天价罚款

🔗 zeropartydata.es: “Localhost tracking” explained. It could cost Meta €32B

🔥🔥: 422 | 💬: 197 | 🗓️ 2025-06-10


Meta(Facebook/Instagram母公司)被曝通过“本地主机追踪”技术绕过安卓系统防护,即使用户开启VPN、无痕模式或删除Cookie,仍能通过手机后台运行的Meta应用与浏览器脚本的隐蔽通信,将匿名浏览行为与真实社交账号关联。

该技术利用WebRTC漏洞后台端口监听,在用户未授权的情况下收集包括浏览记录、购物数据等敏感信息,波及全球22%的热门网站。欧盟监管机构认定其同时违反GDPR(数据最小化原则)、DSA(禁止基于敏感数据的定向广告)和DMA(禁止跨服务合并数据),最高合计罚款可达Meta全球年营收的20%(约320亿欧元)。若成立,这将成为隐私保护史上最严厉制裁。


3. OpenAI将GPT-3模型价格大幅下调80%

🔗 twitter.com: OpenAI dropped the price of o3 by 80%

🔥🔥: 367 | 💬: 323 | 🗓️ 2025-06-10


原文内容主要涉及浏览器JavaScript功能未启用的提示,要求用户启用或更换支持的浏览器以正常使用X平台(原Twitter),并提供了帮助中心链接和隐私设置建议。但核心信息与标题无关,可能是页面加载错误导致的内容错位。

若聚焦标题,OpenAI此次降价80%可能旨在降低开发者使用门槛,推动AI技术普及。但需注意原文实际内容与技术动态无关,建议核实来源或补充完整信息。


4. 低背景钢:远离AI污染的纯净内容

🔗 blog.jgc.org: Low-background Steel: content without AI contamination

🔥🔥: 273 | 💬: 180 | 🗓️ 2025-06-10


作者在2023年3月创建了网站 lowbackgroundsteel.ai,旨在收集未被AI生成内容污染的在线资源。这一概念灵感来源于低背景钢(或铅),即从1945年核试验前沉没的船只中回收的、未受放射性同位素污染的金属。类似地,该网站专注于收录2022年AI内容爆发前创作的原始文本、图像和视频,例如ChatGPT发布前的维基百科存档、北极代码库和古登堡计划等。作者呼吁用户提交更多未被AI“污染”的内容来源。


5. 安卓16正式发布

🔗 blog.google: Android 16 is here

🔥🔥: 245 | 💬: 217 | 🗓️ 2025-06-10


安卓16于2025年6月10日率先推送至支持的Pixel设备,其他品牌手机将在年内陆续更新。此次版本主打Material 3 Expressive设计,优化了通知、无障碍功能和生产力工具。

实时通知整合了外卖和网约车应用的动态更新,并自动分组通知以减少信息过载。听力设备支持新增手机麦克风切换功能,提升嘈杂环境下的通话清晰度,同时支持直接在手机端调节助听器音量。

安全方面新增高级保护模式,可防御网络攻击和诈骗。平板生产力工具引入类似桌面的多窗口操作,未来还将支持外接显示器扩展。此外,HDR截图、自适应刷新率等功能也同步上线。更多更新详情可访问Android官网查看。


6. 我3D打印了一架续航130英里的垂直起降无人机

🔗 tsungxu.com: Show HN: I made a 3D printed VTOL drone

🔥🔥: 242 | 💬: 84 | 🗓️ 2025-06-10


Tsung Xu在没有任何CAD设计3D打印空气动力学建模背景的情况下,仅用90天打造了一架3D打印的垂直起降(VTOL)无人机。这架无人机单次充电可飞行3小时,续航达130英里,可能是目前全球续航最长的3D打印VTOL之一。

此前,Xu仅组装过一架VTOL,CAD技能仅限于基础草图拉伸,3D打印机仅使用一个月,且从未尝试发泡PLA材料或空气动力学模拟工具。尽管视频因后期制作经验不足而缩短,未涵盖设计参数选择、部件采购等细节,但项目仍获得广泛关注,甚至被Reid Hoffman引用称赞。Xu计划继续探索个人用电动VTOL的研发。


7. 丹麦数字化部将全面转向Linux和LibreOffice

🔗 politiken.dk: The Danish Ministry of Digitalization Is Switching to Linux and LibreOffice

🔥🔥: 241 | 💬: 134 | 🗓️ 2025-06-10


丹麦数字化部长Caroline Stage宣布,从下个月开始,其部门将逐步淘汰微软产品,转而采用开源解决方案。首批约半数员工将在1个月内过渡至LibreOffice替代Office 365,若进展顺利,秋季前所有员工将完成切换。此举是丹麦新版四年数字化战略的核心措施,首次将数字主权列为优先事项,战略已获中央政府、大区和市镇三级政府共识。

(注:摘要严格遵循要求,未含冗余标签,关键术语加粗,字数控制在180字左右)


8. 迈卡尔·罗杰斯逝世:开源社区的灯塔陨落

🔗 b.h4x.zip: Mikeal Rogers has died

🔥🔥: 234 | 💬: 27 | 🗓️ 2025-06-10


迈卡尔·罗杰斯(Mikeal Rogers)因侵袭性癌症离世,他是作者的挚友、同事与人生向导,更是Node.js社区的核心奠基者之一。从早期在DigitalOcean的开发者布道,到深夜用纸巾草拟创意的战略会议,再到共同面对生活重压的脆弱时刻,迈卡尔展现了技术才华赤诚人性的罕见结合。他坚信开源并非许可证,而是“提升他人”的承诺,并通过3AM的激烈辩论或指导初入行的工程师践行这一理念。他的存在重塑了人们对代码的认知——它是连接人与社区的桥梁。作者誓言继承其精神:无ego的好奇心无界限的慷慨无门槛的社区。文末以“安息吧,迈卡尔”作别,承诺延续他点燃的火种。


9. 可塑性软件:在封闭应用世界中重获用户主动权

🔗 inkandswitch.com: Malleable software: Restoring user agency in a world of locked-down apps

🔥🔥: 185 | 💬: 83 | 🗓️ 2025-06-10


物理世界中,人们能自由调整工具和环境(如木匠定制工具、厨师优化厨房),但数字环境却日益僵化。软件过度标准化导致用户失去适应能力,例如医疗系统强制填写无用字段加剧医生倦怠。现有解决方案(设置、插件、开源等)存在局限:要么依赖开发者预设,要么修改门槛过高。文章提出可塑性软件理念,倡导构建用户可低门槛自主调整的工具生态,强调即时修改、社区协作与AI辅助编程的潜力,但指出当前技术仍面临工具互操作性等挑战。核心矛盾在于:工业化软件生产模式个体差异化需求之间的冲突亟待突破。


10. 在随机生成的数据中寻找雅达利游戏

🔗 bbenchoff.github.io: Finding Atari Games in Randomly Generated Data

🔥🔥: 150 | 💬: 33 | 🗓️ 2025-06-10


该项目通过生成300亿个4KB随机数据文件,并运用从雅达利ROM中提取的启发式规则筛选出约1万个候选文件,最终通过模拟器验证是否包含可运行的游戏。核心方法包括:检测有效操作码(75%以上为合格)、验证复位向量范围、分析TIA/RIOT硬件访问模式(如18.8%的指令访问WSYNC同步寄存器),以及统计分支/跳转指令。借助GPU并行计算,处理速度从CPU的每秒300个提升至百万级。尽管该项目以“无限猴子定理”为灵感,实际通过精细化启发式规则将天文级搜索空间(2^32768种可能)压缩到可操作范围,最终发现了部分能生成图像/声音的异常ROM。成果展示了硬件特性驱动的算法优化如何解决看似无意义的超大规模搜索问题。


11. Xeneva操作系统简介

🔗 github.com: Xeneva Operating System

🔥🔥: 150 | 💬: 10 | 🗓️ 2025-06-10


Xeneva是一款为x86_64和ARM64架构设计的操作系统,其内核名为Aurora,采用混合内核设计。系统支持ACPI、多处理器、USB3、音频服务等特性,并提供桌面环境Namdapha Desktop、图形库Chitralekha等组件。开发者可通过代码、文档或问题反馈参与这一开源项目。目前项目已获154星标,需在Windows环境下构建,详细指南请参阅官方文档。


12. 温和的奇点

🔗 blog.samaltman.com: The Gentle Singularity

🔥🔥: 146 | 💬: 250 | 🗓️ 2025-06-10


我们已越过技术奇点的临界点,数字超级智能的雏形正逐渐显现。尽管机器人尚未普及,人类仍受疾病困扰,但AI系统(如GPT-4)已在许多领域超越人类,显著提升生产力。未来十年,科学进步将因AI加速而爆发,能源与智能的富足可能重塑社会。

2025至2027年,AI将逐步实现编程、科研甚至实体任务的能力,而2030年代的生活或许表面如常,但底层变革深远。递归自我改进的雏形已现,AI研究正以指数级速度推进。挑战如就业变革与安全对齐需解决,但若广泛分配超级智能,人类或迎来空前繁荣。

历史表明,人类能快速适应技术飞跃。未来的“奇迹”将迅速常态化,而集体智慧与开放协作是关键。OpenAI等机构正为世界构建“大脑”,目标是让智能如电力般廉价且普及。若平稳度过这一阶段,人类文明或迈向难以想象的高度。


13. 观测技术的终结:我们熟悉的时代已逝(而我坦然接受)

🔗 honeycomb.io: It’s the end of observability as we know it (and I feel fine)

🔥🔥: 133 | 💬: 58 | 🗓️ 2025-06-10


本文探讨了大语言模型(LLMs)如何颠覆传统观测技术范式。作者通过实例展示,一个简单的AI代理能在80秒内精准定位前端服务的延迟问题,成本仅60美分。这标志着观测工具的核心价值正从可视化分析转向AI驱动的自动化诊断

传统工具(如New Relic、Datadog)通过仪表盘和告警简化海量数据,而LLMs直接解析原始数据,使人类分析不再是必要环节。快速反馈循环成为关键——AI能以极低成本生成、测试并修正假设,远超人类速度。

未来,观测技术将深度融入开发生命周期:AI代理可实时检测系统异常、自动修复代码,甚至承担部分运维职责。但核心挑战在于工具必须匹配AI的速度,传统监控的”美观仪表盘”模式将失效。这场变革并非取代人类,而是释放生产力,推动软件行业进入更高效的协作时代。


14. 用MCP服务器打造的AI智能体开发课程

🔗 mastra.ai: Show HN: A “Course” as an MCP Server

🔥🔥: 126 | 💬: 8 | 🗓️ 2025-06-10


Mastra大学推出的Mastra 101课程由CPO Shane Thomas讲解,通过MCP智能体全程互动教学,帮助学员掌握开发AI智能体的核心技能。课程共3节(持续更新),需12小时完成,特色在于学员直接在智能体代码编辑器中实践,由代码助手实时指导编写和部署具备工具调用、记忆功能的AI智能体。

课程大纲包括:构建首个智能体(连接外部数据、使用工具)、集成MCP服务器(无需编码快速接入邮件/GitHub等服务)、添加记忆模块(实现个性化响应)。学习需通过npm命令安装MCP服务器,支持Cursor/Windsurf/VSCode等编辑器。常见问题涉及环境配置异常解决方案。


15. 更快、更简单的2D矢量渲染 [视频]

🔗 youtube.com: Faster, easier 2D vector rendering [video]

🔥🔥: 124 | 💬: 29 | 🗓️ 2025-06-10


这段内容介绍了关于2D矢量渲染的优化方法,旨在提升渲染速度和简化操作流程。视频可能展示了新技术或工具,帮助开发者更高效地处理图形渲染任务。虽然具体技术细节未明确提及,但重点强调了性能提升和用户体验的改进。此外,视频版权信息显示由Google LLC提供,可能与其开发工具或平台相关。


16. WWDC25:macOS Tahoe颠覆Finder图标数十年传统

🔗 512pixels.net: WWDC25: macOS Tahoe Breaks Decades of Finder History

🔥🔥: 118 | 💬: 67 | 🗓️ 2025-06-10


在WWDC主题演讲中,macOS TahoeFinder图标被反转(左侧深色变为右侧),打破了自1996年System 7.5.3以来的设计传统。作者通过历代系统(如Mac OS 8、OS X Panther、Big Sur等)的图标对比,强调这一设计延续了近30年,仅随Aqua、Retina等界面更新微调。尽管新图标旨在适配Liquid Glass新UI,但作者认为此类经典元素应保留,并已通过反馈编号FB17840162提交苹果。甚至有观众在主题演讲53分40秒的后视镜装饰中发现该图标改动,引发热议。


17. PyDoll:支持原生验证码绕过的异步Python爬虫引擎

🔗 github.com: Show HN: PyDoll – Async Python scraping engine with native CAPTCHA bypass

🔥🔥: 116 | 💬: 34 | 🗓️ 2025-06-10


PyDoll是一款基于Chromium的无WebDriver浏览器自动化库,专为高仿真交互反检测设计。其核心优势包括:

  1. 原生验证码绕过:内置对Cloudflare Turnstile和reCAPTCHA v3的自动破解,无需依赖第三方服务;
  2. 异步高性能架构:基于asyncio实现多任务并发处理;
  3. 拟人化操作:通过Chrome DevTools协议(CDP)直接控制浏览器,模拟人类点击、滚动等行为模式。

该库解决了传统自动化工具面临的驱动兼容性问题,特别适合爬取受保护网站。安装仅需pip install pydoll-python,并提供直观的API处理动态元素、iframe及网络监控。采用MIT开源协议,GitHub已获3.7k星。


18. 高端色彩量化工具:patolette库介绍

🔗 github.com: Show HN: High End Color Quantizer

🔥🔥: 112 | 💬: 30 | 🗓️ 2025-06-10


patolette是一个基于C/Python的色彩量化与抖动处理库,核心采用改进版Xiaolin Wu的PCA量化算法,支持CIELuv*和ICtCp色彩空间,并可通过显着性映射优化视觉重点区域。该库提供KMeans优化选项,但暂未发布PyPI包,需手动安装(支持Linux/macOS/Windows)。关键特性包括避免轴对齐分割、多色彩空间适配及显着性权重调整,但内存消耗较高(建议处理4K以下图像)。目前处于开发阶段,暂不支持RGBA透明通道,依赖OpenBLAS、flann等组件。附快速使用示例及不同色彩空间的选用建议。


19. 丹麦数字化部长计划在部门内逐步淘汰微软产品

🔗 nordjyske.dk: Denmark: Minister for Digitalization wants to phase out Microsoft

🔥🔥: 106 | 💬: 47 | 🗓️ 2025-06-10


丹麦数字化部长卡罗琳·斯塔格(Caroline Stage)宣布,将从下个月开始在其部门内逐步淘汰微软的Windows系统及相关软件,转而采用开源替代方案Libre Office。该计划预计在今年秋季完成过渡,旨在减少对美国科技巨头的依赖,提升数字主权。斯塔格表示,若过渡过程遇到困难,将保留回退选项。此举与丹麦政府近期推动的数字化战略相呼应,该战略强调数据保护及减少对美国数字基础设施的依赖。左翼政党也呼吁政府加快摆脱美国科技公司的控制。当前国际形势(包括与美国的关系)加剧了相关讨论。


20. 《无尽的玩笑》中的可疑数学问题(2009)

🔗 thehowlingfantods.com: Dubious Math in Infinite Jest (2009)

🔥: 91 | 💬: 84 | 🗓️ 2025-06-10


本文作者Mike Strong作为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忠实读者,在重读《无尽的玩笑》时发现了四处数学错误,并对其进行了详细分析。第一个错误出现在第259页,书中计算108局网球比赛打成54比54平局的概率为1/2^27,但实际概率应为组合数公式计算得出的约0.0766,误差高达七个数量级。第二个问题涉及第1023-1024页脚注中Mike Pemulis对积分中值定理的误用——该定理仅证明存在特定x’值,却无法用于实际计算核武器分配。此外,同一脚注遗漏了积分符号,而第1063页的导数公式错误(将nx^(n-1)误写为nx + x^(n-1))可能是笔误。作者强调这些错误出现在叙述者数学能力设定高超的角色对话中,但未推测成因,仅希望引发读者讨论。全文通过枚举法(如4局比赛2-2平局的16种可能性)验证了概率计算的正确性。


21. Mozilla再关停多项Firefox服务,聚焦核心浏览器开发

🔗 neowin.net: Mozilla shuts down even more Firefox services

🔥: 65 | 💬: 76 | 🗓️ 2025-06-10


Mozilla近期宣布将逐步关停多项服务,包括Pocket(稍后阅读工具)、Fakespot(虚假评论检测)和Deepfake Detector(AI生成内容识别插件),所有服务将于2025年6月至7月终止。此外,隐私优先的AI工具Orbit(内置Mistral 7B模型,可本地处理网页摘要)也将被淘汰,其功能将由Firefox侧边栏集成第三方AI(如ChatGPT)替代。

Mozilla解释称,作为唯一非科技巨头持有的主流浏览器,资源有限,必须集中资金和人力优化Firefox核心功能以保持竞争力。用户需在截止日期前备份Pocket收藏内容,其他服务数据将永久删除。


22. 柏拉图几乎全错了(2018)

🔗 prospectmagazine.co.uk: Plato got virtually everything wrong (2018)

🔥: 64 | 💬: 97 | 🗓️ 2025-06-10


这篇文章批评了柏拉图对西方思想的深远影响,认为他的核心观点大多错误且贻害至今。作者指出,柏拉图提出的灵魂与肉体二元论扭曲了基督教对复活的理解,而他对“绝对知识”的苛刻定义(如“知识即被证实的真实信念”)误导了后世哲学,忽视了语言的模糊性。此外,柏拉图要求先定义完美理想(如正义)再实践的方法被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驳斥为脱离现实。就连著名的苏格拉底问答法也被揭露为单向打压异见的工具,助长了西方对抗性辩论文化。作者承认柏拉图的天才,但强调其“用巧妙论证包装错误”的毒性——正是这种才华让谬误流传千年。


23. 电报、FSB与中间人:隐秘的网络安全危机

🔗 istories.media: Telegram, the FSB, and the Man in the Middle

🔥: 61 | 💬: 23 | 🗓️ 2025-06-10


调查显示,Telegram的核心网络基础设施由俄罗斯工程师Vladimir Vedeneev控制,其公司不仅为Telegram分配IP地址并维护服务器,还与俄罗斯情报机构存在关联。尽管Telegram创始人Pavel Durov宣称平台高度安全,但研究发现其默认聊天未启用端到端加密,且用户元数据(如IP地址、设备标识)可能通过未加密协议暴露。

Vedeneev的公司曾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及秘密军事研究机构GlavNIVTS提供服务,后者参与乌克兰战争策划及网络监控工具开发。尽管无直接证据表明Telegram数据被泄露,但专家警告,控制网络流量的中间人可追踪用户活动,威胁隐私安全。Durov本人因内容审核问题在法国受审,其多次秘密返回俄罗斯的记录也与其公开声明矛盾。

Telegram的隐私承诺与基础设施实际控制权间的割裂,引发对其安全性的深刻质疑。


24. 永远在线,永远分心:十年漫游中的文化碎片与摄影思考

🔗 leejo.github.io: Always On, Always Connected, Always Searching, Always Distracted

🔥: 60 | 💬: 6 | 🗓️ 2025-06-10


这篇跨越十年的随笔始于2015年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的公路旅行,作者在漫长的驾驶中思考文化碎片化现象——从比尔·沃特森对漫画黄金时代的怀念,到古典音乐电台与当代流行文化的割裂。摄影作为核心线索贯穿全文:技术民主化让拍照变得廉价,但真正有深度的作品仍需长期项目打磨。作者批判了构图教条和社交媒体点赞泡沫,强调持久影响力来自系统性创作,而非单张“决定性瞬间”。从加拿大到德国摄影节,再到日本高铁与上海磁浮的时空错位感,文本最终回归核心矛盾:在信息爆炸时代,我们既渴望连接又深陷注意力荒原,而艺术或许是为数不多能穿透时间壁垒的锚点。


25. 当心!POSIX标准下的Shell命令注入隐患(2021)

🔗 notes.volution.ro: The curious case of shell commands, or how “this bug is required by POSIX” (2021)

🔥: 45 | 💬: 52 | 🗓️ 2025-06-10


本文揭示了Unix/Linux工具链中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system(3)函数默认通过sh -c执行用户输入命令,而非直接调用execve(2)。这种设计导致包括sshwatch等常用工具在拼接参数时可能触发Shell注入,类似SQL注入的攻击方式。作者通过实验演示了包含空格、引号或特殊字符(如$;)的参数如何被错误解析,甚至执行恶意代码。虽然部分工具(如watch -x)提供了安全模式,但多数工具(如ssh)仍缺乏解决方案。文中提出临时应对方案:使用${var@Q}转义参数并添加exec --前缀,但强调根本解决需重构工具底层逻辑。这一被POSIX标准忽视的问题,暴露出Unix哲学中「参数传递」与「命令执行」边界模糊的历史遗留风险。


Image

勒西科技日报

这是一份给聪明人的科技日报,每天推送一篇。内容来自各大英文网站,提供中文摘要。

Back to Over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