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时代的新技能:从提示工程到上下文工程;
- Xfinity利用家庭WiFi信号检测人体活动;
- AI没有新创意,只有新数据集;
- Proton加入针对苹果垄断行为的集体诉讼;
- 如何在C语言中实现类型安全的通用数据结构;
以上是今天的前五条黑科技新闻标题。
总共25条,具体内容您往下读…
1. AI时代的新技能:从提示工程到上下文工程
🔗 philschmid.de: The new skill in AI is not prompting, it’s context engineering
🔥🔥: 501 | 💬: 268 | 🗓️ 2025-06-30 |
随着AI代理的兴起,上下文工程正取代提示工程成为关键能力。Tobi Lutke将其定义为“为任务提供全部必要背景信息,使大语言模型(LLM)能够合理解决问题”。
核心在于上下文质量:AI代理的成败不再取决于模型本身,而是输入信息的完整性。上下文包括系统指令、用户提问、对话历史、长期记忆、外部检索数据(RAG)、可用工具及输出格式要求。
案例对比:基础代理仅回复“明天有空”,而高效代理会整合日历、邮件记录、联系人信息等动态上下文,生成人性化响应(如提议改期并自动发送邀请)。
本质差异:上下文工程是动态系统设计,强调在正确时机提供结构化信息与工具,而非静态提示模板。未来构建可靠AI代理的核心,将聚焦于业务场景理解与信息架构优化。
2. Xfinity利用家庭WiFi信号检测人体活动
🔗 xfinity.com: Xfinity using WiFi signals in your house to detect motion
🔥🔥: 494 | 💬: 323 | 🗓️ 2025-06-30 |
Xfinity(康卡斯特旗下品牌)正在通过分析家庭WiFi信号的波动来探测室内人员移动。该技术无需额外设备,仅需启用浏览器JavaScript功能即可实现完整服务(设置路径:浏览器设置/首选项/Internet选项)。文中强调此操作虽看似复杂,实则仅需简单调整。文末标注版权归属及年份(© Comcast 2025)。
核心要点:
- 无硬件依赖:利用现有WiFi网络实现动作感应
- 隐私考量:技术涉及信号分析,可能引发数据安全讨论
- 易用性:用户仅需开启JavaScript支持即可使用服务
3. AI没有新创意,只有新数据集
🔗 blog.jxmo.io: There are no new ideas in AI only new datasets
🔥🔥: 375 | 💬: 183 | 🗓️ 2025-06-30 |
文章指出,AI领域的重大突破并非源于全新理论,而是新数据集的引入。例如,AlexNet解锁了ImageNet,Transformer利用了全网文本,RLHF整合了人类反馈,而近期“推理模型”则依赖可验证数据(如计算器输出)。作者认为,数据质量与规模才是进步的核心,而非算法创新。
当前AI发展似乎遇到瓶颈,如GPT-4.5等模型仅实现边际改进。未来突破可能来自视频数据(如YouTube)或机器人传感数据,而非新算法。文章强调,与其追求技术花招,不如聚焦于挖掘未开发的数据资源。
4. Proton加入针对苹果垄断行为的集体诉讼
🔗 proton.me: Proton joins suit against Apple for practices that harm developers and consumers
🔥🔥: 283 | 💬: 311 | 🗓️ 2025-06-30 |
2025年6月30日,隐私服务商Proton正式向美国加州北区地方法院提交文件,加入针对苹果的反垄断集体诉讼。Proton指控苹果通过App Store政策实施垄断,包括强制抽取30%佣金、限制开发者与用户沟通、配合威权政府审查应用等行为,损害了开发者、消费者及互联网自由。
诉讼核心诉求包括:终止苹果的垄断行为、改革App Store政策,并寻求赔偿。Proton承诺将所得赔偿金捐赠给民主与人权组织。此案与欧盟、韩国等多国对苹果的监管行动相呼应,旨在打破其iOS生态垄断,推动更开放的互联网环境。
5. 如何在C语言中实现类型安全的通用数据结构
🔗 danielchasehooper.com: I write type-safe generic data structures in C
🔥🔥: 261 | 💬: 95 | 🗓️ 2025-06-30 |
作者Daniel Hooper分享了一种在C语言中实现类型安全通用数据结构的独特方法,结合了union
和typeof
技术。文章以链表为例,逐步展示了四种实现方式:
- 宏替换生成类型前缀函数:通过多次包含头文件实现,但会导致代码冗余和调试困难。
void*
指针:简单但不安全,且存在内存和性能问题。- 内联存储:使用柔性数组成员合并节点与数据,提升缓存效率,但仍需手动传递类型大小。
- 类型检查优化:核心方案通过
union
和typeof
在编译时强制类型匹配,避免错误操作,同时保持零运行时开销。
该方法支持任意数据结构(如哈希表),并通过宏隐藏类型参数传递的复杂性。文中还对比了传统方案的局限性,并提供了兼容旧编译器的变通实现。最终效果既保留了C的性能优势,又获得了接近现代语言的类型安全性。
6. TokenDagger:比OpenAI的Tiktoken更快的分词器实现
🔗 github.com: Show HN: TokenDagger – A tokenizer faster than OpenAI’s Tiktoken
🔥🔥: 255 | 💬: 71 | 🗓️ 2025-06-30 |
TokenDagger是OpenAI Tiktoken的高性能替代方案,专为大规模文本处理设计。其核心优势包括:2倍吞吐量提升,在代码分词任务中速度达到Tiktoken的4.02倍。通过优化PCRE2正则引擎、简化BPE算法,显著提升了特殊词汇表处理的效率。
项目提供开箱即用的兼容性,支持Llama和Mistral等模型测试,并通过PyPI一键安装(pip install tokendagger
)。基准测试基于AMD EPYC 4.2GHz处理器,验证了其在代码和常规文本中的性能优势。开发者可快速集成,或通过源码编译进一步定制。
许可证为MIT,目前GitHub获20星,暂无论坛分支。测试需依赖tiktoken
库,适合需要高效分词的自然语言处理场景。
7. Ensō公开测试版发布:极简写作工具的全新升级
🔗 untested.sonnet.io: Show HN: New Ensō – first public beta
🔥🔥: 233 | 💬: 81 | 🗓️ 2025-06-30 |
开发者推出Ensō的首个公开测试版(代号”Occult Vampire Keanu”),重点优化简化体验而非新增功能。新版采用更直观的UI设计,移除了内联菜单,改用应用菜单栏提升操作效率。新增5½款无障碍主题,涵盖不同光照场景(如OLED屏幕的纯黑模式),并引入咖啡馆模式以保护隐私——输入内容可被临时隐藏。
隐私方面彻底移除分析追踪,默认通过AppStore分发(保留Gumroad旧版但不维护)。未来计划增加RTL语言支持,并探索实验性功能如”玩具箱”(含写作计时器等)。开发者强调对细节的打磨,如自定义文本渲染引擎和主题切换器的极简设计,目标是让工具”隐形”却提升使用愉悦感。
当前版本暂不支持个性化设置,但承诺后续迭代。开发者以木匠自比,坚持慢工出细活的理念,并保持免费网页版供用户体验。
8. 《大金刚国度2》与开放总线行为:一个经典模拟器漏洞的解析
🔗 jsgroth.dev: Donkey Kong Country 2 and Open Bus
🔥🔥: 212 | 💬: 52 | 🗓️ 2025-06-30 |
文章深入分析了SNES模拟器ZSNES中《大金刚国度2》的著名漏洞:旋转木桶在特定关卡会失控旋转。该问题源于模拟器未正确模拟开放总线行为——当游戏读取未映射的内存地址(如$B3:2000)时,实际硬件会返回总线残留值(0x2020),而ZSNES错误返回0,导致逻辑判断失效。
通过反汇编发现,游戏代码中本应使用立即数掩码(AND #$2000)的指令被误写为绝对地址读取(AND $2000),但依赖开放总线特性阴差阳错地实现了设计功能:释放方向键后,木桶会旋转至最近的8个基准方向停止。作者验证了修改ROM操作码可修复此问题,但强调现代模拟器(如Snes9x)已通过硬编码修复该漏洞。
这一发现揭示了65816 CPU内存访问机制与复古游戏代码的微妙交互,虽对当前模拟无实际影响,却为技术考古提供了有趣案例。
9. C语言指针来源内存模型:解决指针别名分析的标准化方案
🔗 gustedt.wordpress.com: The provenance memory model for C
🔥🔥: 210 | 💬: 113 | 🗓️ 2025-06-30 |
由剑桥大学、格拉茨理工大学等机构专家历时多年研究的指针来源(provenance)内存模型,为C语言提供了精确的数学规范,解决了现行标准中指针行为的模糊性问题。该模型通过追踪指针值的来源,帮助编译器和开发者判断指针别名(aliasing)关系,从而优化代码并避免错误。
例如,在优化涉及多指针的函数时,若无法确定指针是否指向同一对象(别名),编译器可能被迫放弃优化。新模型通过明确对象粒度、指针生命周期和信息流等核心概念,为编译器提供可靠的别名分析依据。此成果已形成国际标准ISO/IEC TS 6010,旨在提升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工具链的统一性。
文中以倒数逼近算法为例,展示了错误别名假设如何导致优化失效甚至逻辑错误,并对比了C现有的类型别名分析、restrict限定符等工具的局限性。新模型填补了标准空白,为编译器优化与程序员协作提供了清晰框架。
10. 墨尔本男子意外发现房屋地下藏庞大火车模型网络
🔗 sbs.com.au: Melbourne man discovers extensive model train network underneath house
🔥🔥: 187 | 💬: 48 | 🗓️ 2025-06-30 |
澳大利亚墨尔本一位名叫Daniel Xu的火车工程师在购买房屋后,意外发现地下竟藏有一套庞大的模型火车系统。这套装置由前房主于20世纪60年代建造,包含复杂的轨道网络和微缩景观,但因长期未使用而布满灰尘。巧合的是,Xu自幼便是火车迷,甚至因日本动画爱上火车文化。他计划清理并修复这一60年历史的模型,升级控制系统,未来供亲友孩子参观。此次发现被Xu称为”难以置信的惊喜”,妻子同样震惊。原房主透露,模型是其父亲亲手打造,但交易时并未提及这一隐藏设施。
11. Claude Code 现已支持生命周期钩子功能
🔗 docs.anthropic.com: Claude Code now supports Hooks
🔥🔥: 165 | 💬: 48 | 🗓️ 2025-06-30 |
Anthropic推出的Claude Code新增了钩子(Hooks)功能,允许开发者通过自定义Shell命令在工具调用前后、通知发送等关键生命周期节点实现自动化控制。钩子通过JSON配置,支持正则匹配工具名,常见应用场景包括自动代码格式化、敏感操作拦截、命令日志记录等。
配置分为用户级(~/.claude/settings.json
)和项目级,支持四种事件类型:PreToolUse(调用前拦截)、PostToolUse(调用后处理)、Notification(通知定制)和Stop(停止干预)。钩子可通过退出码或结构化JSON反馈控制流程,例如用exit code 2
阻断工具调用并返回错误提示。
需注意:钩子以用户权限直接执行命令,存在安全风险,官方建议严格遵循输入验证、绝对路径引用等安全规范。调试时可查看实时转录日志(Ctrl-R),配置变更需重启会话生效。
12. 高通/骁龙设备USB接口中隐藏的JTAG调试功能
🔗 linaro.org: The hidden JTAG in a Qualcomm/Snapdragon device’s USB port
🔥🔥: 142 | 💬: 22 | 🗓️ 2025-06-30 |
高通近期公开了EUD(嵌入式USB调试)的源代码,这是自2018年起集成在多数骁龙SoC中的调试接口,可通过USB直接访问SWD(串行线调试)协议,无需额外硬件。EUD支持对CPU、Hexagon DSP等核心进行底层调试,如设置断点、查看寄存器等。此前该功能仅限高通内部使用,如今开源后,开发者可通过修改寄存器启用EUD,并在非量产设备(如开发板)上实现封闭机箱调试。
尽管代码初期存在编译问题,社区已提交修复并整合到OpenOCD工具链中。EUD还预留了UART和跟踪外设功能,未来可能扩展更多调试场景。目前该功能受熔断机制和OEM调试策略限制,但部分量产设备(如一加6)意外支持。虽然无法通过JTAG获取高权限(如EL2级),EUD仍大幅降低了骁龙平台的调试成本,展现了高通对开发者生态的开放态度。
13. Datadog天价客户之谜揭晓:Coinbase豪掷6500万美元
🔗 blog.pragmaticengineer.com: Datadog’s $65M/year customer mystery solved
🔥🔥: 126 | 💬: 38 | 🗓️ 2025-06-30 |
2022年,Datadog(市值280亿美元的观测工具提供商)财报中一笔6500万美元的“非重复性账单”引发猜测。经证实,这笔巨额支出来自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2021年Coinbase上市后估值飙升至860亿美元,因交易量激增,其基础设施开支(包括Datadog服务)未受限制。但随着2022年加密货币市场遇冷,Coinbase开始削减成本,计划用开源工具(如Grafana/Prometheus)替代Datadog。最终,Datadog通过调整合约条款留住了客户。
分析指出,尽管自建观测系统成本更低,但Datadog的开发者体验和故障预防能力(如减少宕机时间)使其性价比凸显。类似案例正成为行业趋势,多家科技公司考虑将观测工具“内建”,但需权衡团队成本与供应商费用。
14. ChatGPT问世后,英国初级岗位减少三分之一
🔗 personneltoday.com: Entry-level jobs down by a third since launch of ChatGPT
🔥🔥: 120 | 💬: 172 | 🗓️ 2025-06-30 |
英国就业市场在2025年5月呈现谨慎复苏,整体职位空缺同比微增0.49%,但初级岗位(包括毕业生、实习和学徒工)自2022年11月ChatGPT普及以来骤降32%,目前仅占招聘总量的25%。Adzuna报告显示,毕业生职位同比减少28.4%,创2020年7月以来新低。
尽管平均广告薪资连续12个月上涨至42,403英镑(年增9.38%),但行业分化明显:物流、创意设计及餐饮业岗位增长,而医疗护理、行政等传统稳定领域职位显著下滑。专家指出,AI工具的应用正重塑企业招聘策略,初级工作机会持续萎缩。此外,职位竞争加剧,东北英格兰平均3.32人竞聘一岗,凸显就业市场结构性变化。
15. 时代的终结:一位游戏设计师的艺术追求与遗憾
🔗 erasmatazz.com: End of an Era
🔥🔥: 114 | 💬: 30 | 🗓️ 2025-06-30 |
作者回顾了从1982年至今的创作历程,早期在Atari尝试将游戏升华为艺术,开发了实验性作品《Gossip》,后因公司倒闭转为自由职业。1990年后,他重拾艺术理想,开发亚瑟王主题游戏,但出版商只青睐《Doom》类商业作品。
马克尔基金会资助他开发《Erasmatron》(后升级为《Storytron》),这是一款互动叙事工具,但因复杂度高无人问津。晚年他孤注一掷完成《Le Morte d’Arthur》,虽自认成功却未能推广。最终,他在Narrascope会议尝试最后一次推广失败,感慨自己像19世纪的巴贝奇——理念超前于时代。文末引用亚瑟王与梅林的对话,隐喻虽败犹荣:“崇高的失败胜过平庸的妥协”。
16. 逆向解析Vercel的BotID系统
🔗 nullpt.rs: Reverse Engineering Vercel’s BotID
🔥: 93 | 💬: 18 | 🗓️ 2025-06-30 |
本文探讨了Vercel推出的BotID反机器人系统,该系统通过客户端信号检测恶意爬虫,提供基础版和深度分析两种模式。作者在肯定反爬技术必要性的同时,批评了其依赖浏览器指纹识别导致的兼容性问题,尤其影响Linux和小众浏览器用户。
通过逆向工程,作者发现BotID的核心脚本c.js
使用了javascript-obfuscator
进行混淆,包含字符串编码、数组乱序和RC4解密三层防护。文章详细演示了如何用Babel工具链提取并还原混淆逻辑,最终实现脚本解密。
这一过程不仅揭示了BotID的工作原理,也引发了对网络开放性与安全措施平衡的思考。
17. 日本大米价格跌破每5公斤4000日元
🔗 japantimes.co.jp: Price of rice in Japan falls below ¥4k per 5kg
🔥: 93 | 💬: 149 | 🗓️ 2025-06-30 |
日本农林水产省数据显示,截至6月15日当周,全国约1000家超市的大米均价降至每5公斤3920日元,四年来首次跌破4000日元,且连续四周下跌。此次降价主要得益于政府通过自由合同释放储备粮,部分零售商甚至以每5公斤2000日元的低价销售。尽管价格回落,当前均价仍比去年同期高1772日元。农业大臣小泉进次郎称“抑制异常高价的努力初见成效”,但强调仍需持续应对通胀压力。
18. 电子邮件创业公司坟场:为何80%以上企业走向失败
🔗 forwardemail.net: The Email Startup Graveyard: Why 80%+ of Email Companies Fail
🔥: 90 | 💬: 40 | 🗓️ 2025-06-30 |
这篇文章深入分析了电子邮件创业公司高失败率的原因。核心问题在于大多数创业者试图”修复”一个本就不坏的系统——电子邮件协议已稳定运行50多年,而新创公司往往只在外围构建UI层或包装现有基础设施(如Amazon SES),而非解决真实需求。典型案例Skiff在获得1420万美元融资后被Notion收购并迅速关停,创始人转投其他项目,用户被迫迁移。
文章指出成功企业如SendGrid的共性:专注基础设施(如SMTP API),而非替代电子邮件本身。而失败项目通常陷入三大误区:解决伪需求、低估技术债务(如兼容性、反垃圾邮件系统)、依赖风险投资却无法建立可持续模式。当前”AI电子邮件”热潮被质疑是历史重演,因Gmail等已内置智能功能。作者团队自2017年起从头构建邮件基础设施,强调工程实力而非资本才是行业立足之本。
19. 索尼DTC-700 DAT录音机:被时代遗忘的高音质传奇
🔗 kevinboone.me: They don’t make ‘em like that any more: Sony DTC-700 audio DAT player/recorder
🔥: 84 | 💬: 71 | 🗓️ 2025-06-30 |
本文回顾了索尼DTC-700数字音频磁带(DAT)播放/录音设备的历史与兴衰。DAT技术诞生于CD同期,以超越CD的音质(48kHz采样率)和数字录制能力为卖点,却因高昂成本、版权争议和机械复杂性未能普及。与卡带相比,DAT音质惊艳,但专业市场外鲜有商业音乐发行,且设备可靠性受旋转磁鼓设计拖累。尽管索尼试图通过收购唱片公司缓解版权担忧,反拷贝元数据限制和缺乏“杀手级内容”最终让DAT退出主流。如今,DAT虽被硬盘和固态存储取代,但其技术遗产(如48kHz采样率标准)仍影响至今。作者认为,DAT难以像黑胶或卡带一样复兴,因其未能留下足够文化共鸣。
20. LZEXE(Kosinski压缩器)原始源代码公开
🔗 clownacy.wordpress.com: The original LZEXE (A.K.A. Kosinski) compressor source code has been released
🔥: 79 | 💬: 4 | 🗓️ 2025-06-30 |
去年发现Kosinski压缩格式实为90年代用于压缩DOS可执行文件的LZEXE。其开发者Fabrice Bellard在网站上列出了三个版本(v0.90、v0.91、v0.91e),但仅后两者的二进制文件可下载。经联系,Bellard公开了1990年编写的MIT许可证源代码,其中压缩逻辑用x86汇编编写,前端为Pascal。该代码对应v0.91版本。
此前自制的Kosinski压缩器虽能复现MD《索尼克》游戏数据,但与Mega CD BIOS的压缩数据存在差异,推测后者可能使用了无缺陷版本。此次公开的源码虽非《索尼克》所用版本,但可通过反汇编比对修改。目前四大“KENS”格式中,Kosinski和Saxman的源码已获公开,但Enigma和Nemesis因专为MD定制,源码可能仍由世嘉持有。
21. 学术管道停滞:为何产业界必须力挺学术界
🔗 sigops.org: The Academic Pipeline Stall: Why Industry Must Stand for Academia
🔥: 76 | 💬: 139 | 🗓️ 2025-06-30 |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突然冻结拨款,导致超10亿美元研究资金中断,实验室停摆、研究生前途未卜,早期学者首笔资助被取消。这场危机暴露了公共科研体系与产业界回报的严重失衡——从RISC-V到谷歌,众多颠覆性技术诞生于高校实验室,却由企业攫取大部分利润。如今,人才管道濒临崩溃:博士招生暂停、国际学者流失,而产业界集体沉默。文章呼吁科技巨头以资金、声援和政策游说支持学术根基,因为”没有基础研究,就没有应用创新”。行动方案包括签署联名信、推动企业资助,以及跨界对话。危机迫在眉睫,沉默即是共谋。
22. B2B SaaS的认证系统:与消费者软件截然不同
🔗 tesseral.com: Auth for B2B SaaS: it’s not like auth for consumer software
🔥: 72 | 💬: 42 | 🗓️ 2025-06-30 |
B2B软件的认证(Auth)和用户管理与消费者软件(B2C)存在本质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租户模型、优先级权衡以及协议功能。
在B2C中,用户是独立个体,数据与个人账户绑定(如Club Penguin的企鹅账户)。而B2B软件以企业为第一租户(如Slack的Workspace),企业需控制员工权限,且不同角色权限各异。
B2B更注重企业需求而非终端用户体验,例如强制安全措施(如多因素认证)和支持企业身份提供商(IDP)(如Okta)。此外,B2B需防范内部威胁(如离职员工滥用权限),并普遍依赖SAML协议实现单点登录(SSO)。
相比之下,B2C追求极简登录流程和高性能扩展,而B2B因用户价值更高,可提供定制化支持(如人工介入账户恢复)。设计B2B认证时,需从底层适配企业需求,避免后期重构。
23. 惠普推出二手笔记本”履历报告”,助力设备焕发新生
🔗 spectrum.ieee.org: A CarFax for Used PCs; Hewlett Packard wants to give old laptops new life
🔥: 68 | 💬: 78 | 🗓️ 2025-06-30 |
惠普(HP)推出了一项创新计划,旨在通过类似CarFax车辆历史报告的方式,为二手笔记本电脑提供透明化的使用记录,延长设备生命周期。该计划由惠普多位资深技术与管理专家主导,包括商用笔记本首席架构师、全球工程项目经理等,目标是通过数字化手段追踪设备的硬件状态、维修历史等关键数据,帮助买家评估二手设备的可靠性。此举不仅响应了环保减碳趋势,也为企业用户降低了IT成本。惠普强调,这一系统将优先应用于企业级淘汰设备,未来可能扩展至消费市场。
24. 3D打印与电子融合:嵌入式智能电路新突破
🔗 spectrum.ieee.org: Printegrated Circuits: Merging 3D Printing and Electronics
🔥: 67 | 💬: 27 | 🗓️ 2025-06-30 |
前《Health Tech Insider》编辑Alfred Poor与研究者Oliver Child合作,开发了一种名为“Printegrated Circuits”的创新技术,旨在将印刷电路板和导电元件直接嵌入3D打印物品中。这一方法通过简化电子组件与打印对象的集成流程,为智能物品制造提供了新思路。技术核心在于利用3D打印的层叠特性,在打印过程中同步整合功能性电子元件,从而减少传统组装步骤,提升效率并拓展应用场景。该突破可能推动消费电子、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定制化生产发展。
25. 如果AI让我们事半功倍,为何不缩短工作周?
🔗 sfg.media: If AI Lets Us Do More in Less Time–Why Not Shorten the Workweek?
🔥: 65 | 💬: 156 | 🗓️ 2025-06-30 |
随着AI提升效率,四天工作制成为热议话题。Convictional公司CEO Roger Kirkness通过AI工具将团队工时缩短至32小时且不降薪,员工反馈积极。经济学家Juliet Schor指出,AI带来的生产力增益应转化为减少工时而非裁员,以平衡就业与自动化焦虑。
尽管大企业可能倾向裁员以满足投资者,历史证明工时改革曾推动社会进步(如20世纪初五日工作制)。Kirkness强调,未来核心竞争力在于创造力、客户洞察力等非工时依赖技能。学者Cal Newport也主张“慢生产力”,呼吁技术服务于人而非相反。
当前,美国政界如参议员桑德斯已提出相关法案,但阻力较大。核心矛盾在于:AI红利如何公平分配,以及企业规模对政策落地的差异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