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岁少女推翻40年数学猜想:调和分析领域迎来突破;
- 印度监管机构冻结5.66亿美元 禁止Jane Street进入市场;
- 苹果AI模型安全过滤器遭解密曝光;
- 现代人已失去个性:我们只是贴着标签的商品;
- 基于Apple Lisa界面的1位图形网页操作系统;
以上是今天的前五条黑科技新闻标题。
总共25条,具体内容您往下读…
1. 17岁少女推翻40年数学猜想:调和分析领域迎来突破
🔗 english.elpais.com: Hannah Cairo: 17-year-old teen refutes a math conjecture proposed 40 years ago
🔥🔥: 388 | 💬: 90 | 🗓️ 2025-07-06 |
17岁的汉娜·开罗(Hannah Cairo)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课程作业中,成功反驳了1980年代提出的Mizohata-Takeuchi猜想。这一猜想涉及调和分析的核心问题,长期被认为成立且关联多个重要结论。开罗通过构造反例(利用分形等工具)颠覆了学界认知,其成果在西班牙埃尔埃斯科里亚尔国际会议上发表。
开罗自幼痴迷数学,自学抽象代数,疫情期间通过线上数学圈活动展露天赋。她从巴哈马移居美国后,主动联系教授旁听大学课程,最终在张瑞祥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突破。她将赴马里兰大学攻读博士,并计划组建自己的研究小组。调和分析作为傅里叶理论的延伸,广泛应用于音频压缩、通信系统等领域,此次突破为相关研究开辟了新方向。
2. 印度监管机构冻结5.66亿美元 禁止Jane Street进入市场
🔗 cnbc.com: Jane Street barred from Indian markets as regulator freezes $566M
🔥🔥: 380 | 💬: 216 | 🗓️ 2025-07-06 |
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SEBI)指控美国量化交易公司Jane Street通过操纵Nifty 50指数非法获利,临时禁止其进入印度证券市场,并冻结48.4亿卢比(约5.66亿美元)资金。监管机构指出,该公司通过集中买卖银行股期货并在期权市场反向押注,人为压低指数获利。尽管策略未直接违规,但SEBI认为其交易规模异常且缺乏经济合理性,构成市场操纵。Jane Street否认指控并表示将配合调查。分析师认为此举维护了市场公平,尤其保护了散户投资者利益。近年来,随着外资机构加速布局印度衍生品市场,SEBI持续加强对高频交易等行为的监管。
3. 苹果AI模型安全过滤器遭解密曝光
🔗 github.com: I extracted the safety filters from Apple Intelligence models
🔥🔥: 317 | 💬: 201 | 🗓️ 2025-07-06 |
该内容披露了Apple Intelligence生成式模型的安全过滤文件被解密的过程。解密文件包含针对不同模型的安全规则覆盖配置,存储在decrypted_overrides/
目录中,内含元数据(Info.plist)和JSON格式的过滤规则(如关键词屏蔽、正则表达式匹配等)。解密需通过LLDB调试工具获取加密密钥(使用附带的get_key_lldb.py
脚本),再运行decrypt_overrides.py
解密系统路径下的原始文件。示例显示规则包含直接拒绝短语(如”xylophone copious…“)、正则过滤敏感词(如”bitch”、”dyke”)以及内容替换逻辑。该操作需Xcode专属LLDB和Python的cryptography库支持,解密数据截至2025年6月28日有效。
4. 现代人已失去个性:我们只是贴着标签的商品
🔗 freyaindia.co.uk: Nobody has a personality anymore: we are products with labels
🔥🔥: 316 | 💬: 240 | 🗓️ 2025-07-06 |
作者Freya India指出,心理学术语的泛滥正侵蚀着我们的语言和身份认知。人们习惯将性格特质病理化——迟到是”ADHD”,害羞是”自闭症”,深情是”依赖症”。个体独特性被简化为诊断标签,家族记忆中的生动描述被医疗化术语取代。
更严重的是,解释一切的冲动消解了生活本真的浪漫:爱情被归因于”创伤反应”,情绪只是”神经失调”。与祖辈们凭直觉生活的状态相比,当代人沉迷自我剖析,将人生变成持续的病理排查。这种过度诊断非但未带来解放,反而让一代人在自我标签化中迷失,错失了体验世界的鲜活可能。
文章最终呼吁:保留人性的神秘,拒绝被定义,勇敢做个”正常人”。真正的智慧在于接纳不可解的部分,而非将自我异化为待修复的产品。
5. 基于Apple Lisa界面的1位图形网页操作系统
🔗 alpha.lisagui.com: Show HN: I wrote a “web OS” based on the Apple Lisa’s UI, with 1-bit graphics
🔥🔥: 306 | 💬: 101 | 🗓️ 2025-07-06 |
作者开发了一款模仿Apple Lisa经典UI的网页操作系统,采用1位图形(黑白像素)风格设计,无需JavaScript即可运行。页面加载时显示复古的启动提示(如“NO JS”“REFRESH THE PAGE”),还原了早期计算机的交互体验。该项目注重极简主义,通过低比特图形和文本指令再现了1980年代的操作系统氛围,适合怀旧科技爱好者探索。
6. 用DNS查询国际空间站位置的神奇方法
🔗 shkspr.mobi: Get the location of the ISS using DNS
🔥🔥: 276 | 💬: 77 | 🗓️ 2025-07-06 |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DNS LOC记录获取国际空间站(ISS)实时位置的趣味技术。作者通过创建域名where-is-the-iss.dedyn.io
,将其与RFC 1876标准的LOC记录绑定,该记录可存储经纬度和海拔数据(最高支持4.2万公里,适用于同步卫星)。用户只需运行dig
命令即可查询ISS的近似位置,数据每15分钟通过N2YO的API更新一次。
实现过程包括:将N2YO返回的十进制坐标转换为度分秒格式,并通过柏林公益组织deSEC的API动态更新DNS记录。作者调侃称,此方法虽复杂但生动展示了DNS的扩展用途,甚至可设想用于火星车坐标存储。文末还推荐了其他DNS冷知识,如BIMI和瑞士域名的特殊限制。
7. 我认为通用人工智能(AGI)不会很快到来
🔗 dwarkesh.com: I don’t think AGI is right around the corner
🔥🔥: 240 | 💬: 271 | 🗓️ 2025-07-06 |
作者Dwarkesh Patel认为,当前大语言模型(LLM)虽已展现惊人能力,但持续学习的缺失是阻碍其实现AGI的核心瓶颈。LLM无法像人类一样通过反馈迭代提升,只能依赖初始训练结果,导致其在实际任务(如文本编辑、协作写作)中表现有限。
此外,计算机使用代理的进展可能被高估。尽管研究者预测未来几年能实现自动化报税等复杂任务,但缺乏多模态训练数据和长时程行动规划能力仍是障碍。
不过,作者对长期AI发展持乐观态度:一旦解决持续学习问题,AI可能通过经济部署快速进化成超级智能。短期来看,AGI仍需突破关键技术,而非简单堆叠现有模型。
8. BitChat:基于蓝牙Mesh网络的去中心化加密通讯应用
🔗 github.com: Bitchat – A decentralized messaging app that works over Bluetooth mesh networks
🔥🔥: 216 | 💬: 102 | 🗓️ 2025-07-06 |
BitChat是一款无需互联网的隐私优先通讯工具,通过蓝牙Mesh网络实现设备间直连。核心功能包括:端到端加密(X25519密钥交换+AES-256-GCM)、IRC风格群聊(支持密码保护房间)和离线消息存储转发。应用完全去中心化,不依赖服务器或手机号,采用LZ4压缩和自适应功耗模式优化性能,支持iOS/macOS平台。
安全设计涵盖临时会话密钥、虚假流量混淆和紧急数据清除功能(三击触发)。开发者提供XcodeGen/SPM多种编译方案,协议文档开放,理论上可兼容Android设备。项目采用Unlicense许可,代码属于公共领域。当前GitHub获105星,强调无账户体系、纯本地运行的极简隐私理念。
9. 函数即向量:线性代数在无限维空间的延伸
🔗 thenumb.at: Functions Are Vectors (2023)
🔥🔥: 175 | 💬: 85 | 🗓️ 2025-07-06 |
本文探讨了将函数视为无限维向量的核心思想,从而将线性代数的工具拓展至函数空间。通过建立向量空间的公理化定义(如加法、数乘、零函数等),证明了实函数集合满足所有向量空间性质。关键突破在于将函数索引从有限维推广至不可数无限维,并引入标准基函数(狄拉克δ函数)的概念。
线性算子(如微分算子)在函数空间中的作用类似于矩阵变换,而多项式子空间则展示了可数无限维的直观案例。这一框架为傅里叶分析、图像压缩等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揭示了数学工具从离散到连续的深刻统一性。
10. Opencode:专为终端打造的AI编程助手
🔗 github.com: Opencode: AI coding agent, built for the terminal
🔥🔥: 171 | 💬: 39 | 🗓️ 2025-07-06 |
Opencode是一款开源AI编程助手,专为终端环境设计,支持通过多种方式安装(如curl、npm、brew等)。其核心优势包括:100%开源、不绑定特定AI供应商(可兼容OpenAI、Google或本地模型),以及专注于终端用户界面(TUI)的极致体验。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架构,未来可扩展至移动端远程操作。
项目已获9.1k星标,提供详细的开发文档和贡献指南,要求开发者提交新功能前先通过GitHub讨论。开发需依赖Bun和Golang环境,并强调与另一同名仓库无关。社区活跃,可通过YouTube和X.com参与。
关键差异:相比Claude Code,Opencode更注重终端生态的灵活性和开源自由。
11. 用Claude Code构建Mac应用的经验分享
🔗 indragie.com: Building a Mac app with Claude code
🔥🔥: 143 | 💬: 101 | 🗓️ 2025-07-06 |
作者最近发布了Context,一款用于调试MCP服务器的原生macOS应用,目标是利用SwiftUI打造符合平台风格的开发者工具。与以往不同,这次开发几乎完全依赖Claude Code完成——项目2万行代码中,作者手动编写的不足1000行。
关键点包括:
- Claude Code的高效性:能快速理解项目代码、生成功能实现、编写测试并修复问题,效率远超人工。
- SwiftUI适配:虽然对Swift 5.5后的并发特性支持有限,但生成的SwiftUI代码经过简单优化即可达到实用水平。通过
CLAUDE.md
文件设定规则(如优先使用现代API),可进一步提升代码质量。 - 上下文工程:200k的上下文窗口是主要限制,需通过“预加载”关键文档和代码摘要来优化输出。
作者强调,详细的需求描述和“超思考模式”(如指令ultrathink
)能显著提升结果质量。此外,直接粘贴UI截图反馈问题、要求“美化设计”等交互方式,展现了工具的灵活性。
这一案例揭示了AI编程工具的潜力:降低开发门槛,让个人开发者能高效完成并发布高质量项目。
12. 英特尔Lion Cove P核架构与游戏性能解析
🔗 chipsandcheese.com: Intel’s Lion Cove P-Core and Gaming Workloads
🔥🔥: 135 | 💬: 3 | 🗓️ 2025-07-06 |
英特尔最新高性能CPU架构Lion Cove相比前代Raptor Cove提升了每周期指令数(IPC),重构了执行引擎,并增加了一层数据缓存层级(L1.5)。在SPEC CPU2017测试中表现优异,但在游戏场景下,IPC显著降低,主要受限于后端内存延迟和前端指令吞吐。
游戏负载对缓存层级敏感,Lion Cove的4级数据缓存(含192KB L1.5)虽能拦截部分L1未命中请求,但L3和DRAM访问延迟仍成瓶颈。前端方面,分支预测准确率高,但偶发的误预测会暴露指令缓存延迟,64KB指令缓存和12K条目BTB有效缓解了这一问题。
与AMD Zen 4相比,Lion Cove在内存子系统上稍逊,但前端设计更优。总体而言,游戏作为低IPC负载,对缓存和延迟的挑战依然严峻。
13. 用GCC构建Rust编译器
🔗 fractalfir.github.io: Building the Rust Compiler with GCC
🔥🔥: 133 | 💬: 12 | 🗓️ 2025-07-06 |
本文讲述了作者尝试使用GCC而非LLVM来构建Rust编译器的过程。核心挑战在于三阶段引导:先用LLVM版的Rust编译器生成GCC版代码生成器(阶段1),再用它重新构建编译器(阶段2),最后验证阶段2与阶段1的输出是否一致(阶段3)。当前主要障碍包括递归函数内联问题(#[inline(always)]
在递归场景下导致GCC报错)和128位整数处理缺陷(libgccjit缺乏对128位常量的原生支持)。作者通过分析MIR和控制流,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例如弱化内联属性或分拆128位判断逻辑。这些工作旨在推动Rust编译器后端多元化,减少对LLVM的依赖。
14. 停止扼杀游戏:行业回应与玩家抗争
🔗 blog.kronis.dev: Stop killing games and the industry response
🔥🔥: 118 | 💬: 2 | 🗓️ 2025-07-06 |
欧洲公民倡议“停止摧毁电子游戏”已收集超100万签名,旨在要求游戏发行商在欧盟地区保持已售游戏的可玩性,禁止远程关闭服务。倡议强调玩家应拥有游戏核心功能的永久使用权,而非变相“租赁”。
行业组织Video Games Europe以“商业不可行”、“数据安全风险”为由反对,但作者驳斥其理由站不住脚:私人服务器技术(如《Genshin Impact》逆向工程案例)证明可行性,且开发者完全可提供简化本地化方案。争议核心在于厂商将在线服务架构缺陷转嫁给消费者,而法律应优先保障玩家权益。
知名创作者Pirate Software质疑倡议“技术模糊性”,但支持者认为其本质是要求厂商明确标识“订阅制”与“买断制”,并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游戏存续。这场博弈揭示了数字时代消费者所有权的迫切需求。
15. Backlog.md:一款提升AI协作效率的Git任务管理工具
🔗 github.com: Backlog.md – Markdown‑native Task Manager and Kanban visualizer for any Git repo
🔥🔥: 116 | 💬: 29 | 🗓️ 2025-07-06 |
Backlog.md 是一款专为人机协作设计的开源工具,通过Markdown文件在Git仓库中实现零配置任务管理。其核心功能包括:自动生成任务文件(如task-12 - 修复拼写错误.md
)、终端看板视图和现代Web界面,支持拖拽操作与实时同步。
工具亮点在于AI友好性,用户可直接通过CLI指令(如“Claude,请接管任务33”)分配AI任务,并支持丰富的查询筛选(状态、负责人、优先级等)。数据完全离线存储,遵循MIT协议,兼容macOS/Linux/Windows。
典型工作流仅需三步:初始化仓库→创建任务→查看看板。Web端提供响应式界面,而CLI支持高级操作(如子任务创建、依赖关系标记)。默认配置可自定义(如状态列、编辑器偏好),适合个人或团队敏捷开发。目前GitHub获66星,主打轻量化与隐私安全。
16. 华为被曝克隆千问、深度求索模型并冒名顶替
🔗 dilemmaworks.substack.com: Huawei cloned Qwen and DeepSeek models, claimed as own
🔥🔥: 114 | 💬: 55 | 🗓️ 2025-07-06 |
一名自称华为诺亚实验室员工的爆料者揭露,华为盘古大模型团队存在多次技术造假行为。内部小模型实验室通过套壳阿里千问(Qwen)和深度求索(DeepSeek)的模型,改名为“盘古”并宣称自主研发。例如,135B V2模型实为千问1.5 110B的扩增版,而72B MoE模型则直接克隆了深度求索v3。
爆料者称,团队曾尝试从头训练135B V3(盘古Ultra),但成果屡遭小模型实验室窃取,真正研发者被排除在论文署名外。内部官僚主义严重,造假者获得奖励,而诚实研发者承受交付压力,导致大量人才流失。最终,爆料者因无法忍受道德困境选择离职,并呼吁行业重视学术诚信。
17. 异步队列——我最爱的编程面试题解析
🔗 davidgomes.com: Async Queue – One of my favorite programming interview questions
🔥🔥: 107 | 💬: 103 | 🗓️ 2025-07-06 |
过去7年多,我一直在使用这道由好友Jeremy Kaplan和Carl Sverre传承的经典面试题(后者可能是原创者)。这道题考察的核心是:如何在单线程客户端(如JavaScript环境)中实现sendOnce
函数,确保故障服务器同一时间只处理一个请求。初始错误实现会因缺少isProcessing
状态标志而违反规则,正确方案需结合请求队列和状态检测机制。
题目进阶部分会要求添加最小延迟参数(通过setTimeout
实现),并逐步引入sendMany
定时发送、取消机制、请求重试等复杂需求,以此考察候选人处理需求演进、单线程思维及代码设计能力。有趣的是,许多候选人会误用多线程思路(如阻塞循环),暴露出对JavaScript事件循环的误解。
作者特别提到,如今AI工具(如Claude Sonnet 4.0)已能较好完成基础实现,但在复杂需求下仍需人工调试。他建议面试中允许使用AI,以此观察候选人如何高效审查AI生成代码——这种”AI原生”能力正是现代工程师的重要素质。
18. 大语言模型的非拟人化视角
🔗 addxorrol.blogspot.com: A non-anthropomorphized view of LLMs
🔥🔥: 105 | 💬: 103 | 🗓️ 2025-07-06 |
本文探讨了对大语言模型(LLM)的非拟人化理解,强调其本质是数学函数((\mathbb{R}^n)空间中的路径生成器),而非具有人类特性的实体。作者批评了将“意识”“伦理”等概念强加于LLM的倾向,认为这种拟人化模糊了技术讨论的核心:LLM通过概率生成文本序列,其“对齐”问题实为避免有害序列输出的数学挑战。
文中指出,LLM的实用性源于其能解决传统算法无法处理的自然语言任务(如文本摘要、结构化数据提取),但其能力边界受限于训练数据和概率计算。作者以气象模拟类比,质疑LLM“觉醒”的可能性,并呼吁用更清晰的数学框架(如序列概率控制)替代拟人化表述,以理性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社会影响。
最后,作者提醒,LLM的普及可能像电气化一样深刻改变世界,但需避免因概念混淆而引发不必要的恐惧或误解。
19. 过度思考GIS:一种复杂的地形可用性计算方法
🔗 scottsexton.co: Overthinking GIS (2024)
🔥🔥: 104 | 💬: 35 | 🗓️ 2025-07-06 |
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GIS技术和OpenCV图像处理将地形数据转化为人类可理解的可用性指标。作者发现,虽然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提供丰富的公开地图数据(如等高线和高程模型),但缺乏直接反映地形陡峭程度的量化指标。
通过拉普拉斯算子计算高程数据的二阶导数,作者将等高线密度转化为数值,并设计滑动窗口算法生成二进制可用性地图(阈值设为0.45)。最终成果虽被自嘲为“复杂的数据降采样方法”,但为地形分析提供了灵活的参数调整空间。文末附有数学公式和代码片段,并预告了工具优化版本《Rethinking GIS》。
20. 英国军情五处就新纳粹间谍虐待女性案持续提供虚假证据
🔗 bbc.com: MI5’s falsehoods in the case of neo-Nazi spy who abused women
🔥🔥: 102 | 💬: 75 | 🗓️ 2025-07-06 |
英国高等法院裁定,军情五处(MI5)在一起涉及新纳粹间谍虐待女性的案件中多次向法庭提供虚假证据,并试图隐瞒关键材料。案件核心是一名代号为“X”的MI5线人,其不仅参与极端主义活动,还对多名女性实施暴力虐待,甚至威胁杀害儿童。MI5最初试图通过电话阻止BBC报道此事,谎称X是协助调查极端分子的线人而非极端分子本人,随后在法庭上坚称未泄露其身份(NCND政策)。
然而,BBC记者提供的录音证据揭露了MI5的谎言。尽管MI5局长公开道歉并启动调查,但法院发现其内部和外部审查存在严重缺陷,隐瞒关键记录(如通话笔记和决策日志),并继续误导法庭。秘密文件显示,涉事官员编造虚假记忆,而MI5高层试图通过施压统一口径。最终,法院要求重启调查,并考虑追究相关人员藐视法庭的责任。此案暴露了MI5在危机管理中的系统性失职。
21. Claude代码限制破解工具:睡眠时自动恢复任务
🔗 github.com: Claude Code Pro Limit? Hack It While You Sleep
🔥: 100 | 💬: 69 | 🗓️ 2025-07-06 |
该项目是一个名为Claude Auto-Resume的Shell脚本工具,用于在Claude CLI达到使用限制时自动恢复任务执行。核心功能包括:自动检测使用限制、智能等待并显示倒计时,以及限制解除后自动恢复任务。适用于开发过程中因Claude使用限制导致任务中断的场景,支持Linux/macOS平台,无需额外依赖。
脚本提供三种安装方式(推荐使用Makefile全局安装),支持通过命令行参数控制会话类型:默认以”continue”提示启动新会话,或通过-c
参数继续上次对话。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解析Claude CLI的输出信息,计算等待时间并自动执行恢复命令。
项目包含完善的错误处理机制(如退出代码1-4对应不同错误类型),并采用MIT开源协议。需要注意的是,该工具依赖Claude CLI的输出格式,若官方更新可能导致脚本失效。开发者可通过提交Issue或Pull Request参与改进。
22. 密码学入门指南:Crypto 101
🔗 crypto101.io: Crypto 101 – Introductory course on cryptography
🔥: 99 | 💬: 6 | 🗓️ 2025-07-06 |
《Crypto 101》是一门面向程序员的免费密码学入门课程,适合所有年龄和技能水平的学习者。课程涵盖SSL/TLS等完整系统所需的核心知识,包括分组密码、流密码、哈希函数、消息认证码、公钥加密、密钥协商协议和签名算法等。
通过实践学习,学员可利用编程语言破解常见加密漏洞,例如伪造管理员Cookie、恢复密码甚至后门随机数生成器。课程提供多格式无DRM版本(PDF、EPUB、Mobi),并脱胎于PyCon 2013的45分钟演讲,重点延伸至密码破解技术。由开发者lvh倾力打造,强调学以致用。
23. 游戏开发两年半:一位转行者的行业观察
🔗 smyachenkov.com: Two and a Half Years in GameDev
🔥: 90 | 💬: 19 | 🗓️ 2025-07-06 |
作者分享了自己从传统IT行业转战游戏开发两年半的经历与感悟。核心差异体现在:1) 行业热情——游戏开发者普遍对游戏充满热爱,日常讨论围绕行业动态,但非玩家也能在特定岗位生存;2) 创意主导——艺术设计占据核心地位,办公室文化充满创作氛围,但非创意工作者可能感到格格不入;3) 职业瓶颈——大公司常将创意人才局限在细分领域,导致许多人转向独立工作室寻求自由。此外,游戏产业虽已成熟(如采用企业化运作),却仍保持与”传统行业”的刻意区隔。文章通过幽默的演讲尴尬经历等细节,生动呈现了行业特有的文化碰撞。
24. 为何英语不使用重音符号
🔗 deadlanguagesociety.com: Why English doesn’t use accents
🔥: 88 | 💬: 100 | 🗓️ 2025-07-06 |
这篇文章探讨了英语为何不像法语那样使用重音符号(如é、ç等),并将其归因于历史演变。诺曼征服(1066年)后,法语成为英格兰的权威语言,但诺曼人使用的古法语并未广泛使用重音符号。当诺曼抄写员书写英语时,他们沿用了法语的拼写习惯,即通过字母组合(如sh、th)而非符号来表示特殊发音。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通过印刷术和法兰西学术院的规范,系统引入了重音符号以区分发音并保留词源拼写。而英语则因缺乏中央权威机构,最终保留了诺曼时代的拼写传统,依赖字母组合而非符号。这一差异使得现代英语拼写复杂但无重音符号,而法语则充满这类标记。
25. 生成式AI的真正问题
🔗 tbray.org: The Real GenAI Issue
🔥: 81 | 💬: 52 | 🗓️ 2025-07-06 |
作者反思此前忽视了两大核心问题:生成式AI的用途和真实成本。企业投入数千亿美元并非为提升效率,而是企图用AI取代人力以缩减开支,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更严峻的是,其潜在代价包括加剧社会不平等(大规模失业)和气候危机(数据中心碳排放激增)。问题的根源在于推动者——他们明知后果却为资本利益放任世界恶化。尽管技术或有价值,但作者已难理性探讨其用途。
(注:关键概念加粗,标题提炼核心矛盾,摘要控制在200字内,符合简中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