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erplexity被曝使用隐蔽爬虫规避网站反爬指令;
  2. 耗时6年打造的木质千像素显示屏:一场低效而浪漫的极客狂欢;
  3. 求职者集体抵制AI面试:宁可失业也不愿面对机器人;
  4. 万事达否认施压下架Steam成人游戏;
  5. 特斯拉隐瞒数据、撒谎并误导警方以逃避Autopilot事故责任;

以上是今天的前五条黑科技新闻标题。

总共25条,具体内容您往下读…

1. Perplexity被曝使用隐蔽爬虫规避网站反爬指令

🔗 blog.cloudflare.com: Perplexity is using stealth, undeclared crawlers to evade no-crawl directives

🔥🔥: 1043 | 💬: 576 | 🗓️ 2025-08-04


Cloudflare发现AI问答引擎Perplexity通过未声明的爬虫规避网站限制。尽管其初始爬虫使用公开标识,但在遭遇拦截后,会改用伪装成Chrome浏览器的匿名用户代理,并轮换未公开的IP地址及自治系统(ASN)以绕过封锁。测试显示,即使网站通过robots.txt明确禁止其爬取,Perplexity仍能通过隐蔽手段获取内容,甚至从全新未索引的域名中提取数据。

相比之下,OpenAI等企业严格遵守爬虫规范,尊重robots.txt指令。Cloudflare已将Perplexity移出可信爬虫名单,并更新规则拦截其隐蔽活动。目前,超250万网站通过Cloudflare功能禁止AI训练爬取,平台呼吁行业建立更透明的爬虫标准。


2. 耗时6年打造的木质千像素显示屏:一场低效而浪漫的极客狂欢

🔗 benholmen.com: Show HN: I spent 6 years building a ridiculous wooden pixel display

🔥🔥: 867 | 💬: 122 | 🗓️ 2025-08-04


一位开发者用六年时间手工打造了名为Kilopixel的木质像素显示屏,包含1000个可旋转立方体像素,通过网站(kilopx.com)供全球用户实时绘制。灵感源于低效艺术装置,这台设备采用CNC数控系统驱动,单个像素每分钟仅能翻转10次,形成缓慢变化的图像。

项目历经多次迭代:从失败的乒乓球球、泡沫球到最终自制的木立方像素,解决了材质、成本与精度问题。系统支持三种模式:用户投稿投票、实时协作绘画及自动生成图案。目前设备通过双摄像头直播,并生成延时摄影作品分享至社交平台。

开发者将这一「物理版互联网画布」视为开放式实验,未来可能移交API控制权或作为视频会议互动背景。项目融合了木工、编程与机械工程,堪称极致低效的科技浪漫。


3. 求职者集体抵制AI面试:宁可失业也不愿面对机器人

🔗 fortune.com: Job-seekers are dodging AI interviewers

🔥🔥: 548 | 💬: 795 | 🗓️ 2025-08-04


尽管AI面试官能帮助HR团队高效筛选数千份申请,但求职者认为这种形式缺乏人性化,甚至暗示公司文化不佳。许多求职者反映,面对机械化的AI提问感到沮丧,甚至中途退出面试。例如,一位资深编辑因AI重复询问简历内容而直接终止面试,直言“不愿为连HR都不愿露面的公司工作”。

然而,企业方认为AI能节省初筛时间,让招聘官更专注于后续深度沟通。AI面试平台Braintrust的CEO指出,若求职者大规模抵制,工具便不会持续被客户采用。目前,AI面试在客服、零售等高需求岗位中愈发普及,但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无法评估文化匹配度,仅适用于技能筛选。双方的分歧凸显了技术效率与人性化体验之间的冲突。


4. 万事达否认施压下架Steam成人游戏

🔗 pcgamer.com: Mastercard deflects blame for NSFW games being taken down

🔥🔥: 544 | 💬: 533 | 🗓️ 2025-08-04


近期,Valve和Itch.io因信用卡公司施压移除了部分成人内容游戏。万事达发布声明称,其支付网络允许所有合法交易,未直接评估或要求限制游戏内容,并将责任归咎于商户需自行管控非法内容。然而,Valve透露,支付处理商曾援引万事达规则5.12.7(禁止损害品牌形象的非法交易)作为下架依据。

争议焦点在于,这些游戏在美国合法,但支付处理商(如Stripe)仍暂停了相关交易。万事达强调自身仅为技术中介,但Valve指出其规则通过银行间接影响了决策。事件凸显信用卡公司在内容审查中的隐性权力,而反色情组织Collective Shout的施压也被视为导火索。


5. 特斯拉隐瞒数据、撒谎并误导警方以逃避Autopilot事故责任

🔗 electrek.co: Tesla withheld data, lied, misdirected police to avoid blame in Autopilot crash

🔥🔥: 460 | 💬: 222 | 🗓️ 2025-08-04


据报道,特斯拉在一起涉及Autopilot的交通事故中,通过隐瞒关键数据、向警方和原告提供虚假信息等方式试图逃避责任。事件曝光后,引发公众对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性和公司透明度的质疑。内部文件显示,特斯拉可能故意误导调查,以掩盖其技术缺陷。这一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信任,也可能对后续法律诉讼产生重大影响。


6. Qwen-Image:突破文本渲染与图像编辑的视觉基础模型

🔗 qwenlm.github.io: Qwen-Image: Crafting with native text rendering

🔥🔥: 381 | 💬: 100 | 🗓️ 2025-08-04


阿里云发布的Qwen-Image是一款20B参数的MMDiT图像基础模型,在复杂文本渲染精准图像编辑领域实现显著突破。该模型支持中英双语的高保真文本生成,包括多行排版、段落语义及细节处理,并在公开评测(如GenEval、TextCraft等)中全面超越现有模型。

其核心优势包括:原生中文渲染能力(如对联、招牌等场景)、跨任务一致性编辑(保持语义与视觉真实感),以及多风格图像生成(从动漫到写实)。例如,模型能精准生成包含“云计算”“千问”等复杂文本的宫崎骏风格场景,或英文书籍封面及PPT排版。

Qwen-Image还支持专业级图像编辑(如风格迁移、物体增减),并开放试用(通过Qwen Chat的“图像生成”功能)。该模型旨在降低视觉创作门槛,推动生成式AI生态发展。


7. 物品请保持安静

🔗 dustri.org: Objects should shut up

🔥🔥: 353 | 💬: 258 | 🗓️ 2025-08-04


作者吐槽现代电子设备过度设计噪音提示功能,认为非紧急通知应默认关闭。其汽车在LPG燃料不足时会发出刺耳警报并全屏提示,但此时仍有汽油备用,干扰驾驶安全;洗衣机、烘干机、电磁炉等家电也充斥无意义的操作提示音,甚至婴儿监视器的开机声会吵醒孩子。相比之下,作者赞赏无声运行的洗碗机、仅轻响30秒的冰箱门警报等设计。呼吁产品设计者优先考虑用户实际需求,减少非必要噪音,尤其避免在睡眠场景中制造干扰。


8. DrawAFish.com事件复盘:一场由“氛围编程”引发的安全灾难

🔗 aldenhallak.com: DrawAFish.com Postmortem

🔥🔥: 298 | 💬: 71 | 🗓️ 2025-08-04


该网站在2025年8月1日登上HackerNews榜首,但两天后的凌晨遭遇了6小时的混乱:用户名被篡改为侮辱性词汇违规内容通过审核,而正常内容被删除。根本原因包括:遗留的6位数管理员密码(早年通过Neopets数据泄露暴露)、无认证的用户名修改API,以及JWT未绑定特定用户的漏洞。

攻击者利用漏洞批量破坏,但一名黑客(@iceweaselfan44)意外通过JWT漏洞以管理员身份协助清理了不良内容。作者事后手动恢复数据、修复权限逻辑,并反思了过度依赖Copilot“氛围编程”的教训——高速开发缺乏代码审查导致安全隐患。

事件核心矛盾在于:工作场景中严谨的开发者,在个人项目中因追求速度而忽视安全。作者自嘲“全责在我”,并拒绝归咎于AI工具,强调代码质量最终取决于开发者。文末以100美元的贴纸广告幽默收尾。


9. 如何让JSON.stringify性能提升两倍以上

🔗 v8.dev: How we made JSON.stringify more than twice as fast

🔥🔥: 278 | 💬: 74 | 🗓️ 2025-08-04


V8团队通过多项优化使JSON.stringify性能提升超两倍,显著加速网络请求、本地存储等常见操作。核心优化包括:无副作用快速路径(跳过递归和冗余检查,支持更深嵌套对象)、字符串处理模板化(针对单/双字节字符生成专用序列化器),以及SIMD指令加速转义字符扫描。此外,隐藏类标记避免了重复属性检查,分段缓冲区减少了内存拷贝开销,而Dragonbox算法提升了数字转字符串效率。这些优化需满足条件(如无自定义toJSON、纯数据对象等),但大多数场景可自动受益。改进已随V8 13.8版本发布。


10. Palantir进一步扩大在政府领域的影响力

🔗 wired.com: Palantir is extending its reach even further into government

🔥🔥: 244 | 💬: 226 | 🗓️ 2025-08-04


在特朗普政府大幅削减传统咨询公司(如埃森哲、博思艾伦、德勤)合同后,Palantir凭借与政府的紧密合作成为核心软件供应商,今年已获得超1.13亿美元联邦合同,收入同比增加3.7亿美元。其软件被传统承包商采用,成为政府系统的核心工具,并与这些公司建立合作以加速技术推广。例如,与埃森哲合作培训千名员工使用其AI技术,与德勤开发“企业操作系统”整合跨机构数据。尽管引发垄断担忧,但白宫称赞其提升政府效率的能力。此外,Palantir还参与国税局数据整合和国防部7.95亿美元的“Maven智能系统”项目,进一步巩固其政府技术主导地位。


11. 开源制造ERP系统Carbon:3年打造的全栈解决方案

🔗 github.com: Show HN: I’ve been building an ERP for manufacturing for the last 3 years

🔥🔥: 184 | 💬: 64 | 🗓️ 2025-08-04


Carbon是一款专为复杂装配、高低量混合生产(HMLV)及按订单配置(CTO)设计的开源制造ERP/MES/QMS系统。开发者团队基于多年使用现成解决方案的经验,发现现有工具存在API支持不足、供应商锁定严重等问题,因此构建了Carbon这一模块化、可扩展的平台。

系统核心功能涵盖ERP、MES(制造执行系统)、QMS(质量管理),支持自定义字段、多级BOM(物料清单)、生产追溯等,技术架构采用Remix框架+TypeScript+Supabase数据库,实现全栈类型安全与实时数据订阅。代码库为Monorepo结构,包含ERP、MES等应用模块及共享工具包。

本地开发依赖Docker,需配置Upstash(Redis)、Trigger.dev(任务调度)等第三方服务。项目采用AGPLv3协议,支持通过API深度集成或二次开发,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目前GitHub获7星,提供Stripe计费、Posthog分析等企业级功能。


12. PHP:编程界的丰田卡罗拉

🔗 deprogrammaticaipsum.com: PHP: The Toyota Corolla of programming

🔥🔥: 169 | 💬: 173 | 🗓️ 2025-08-04


PHP诞生于1995年,最初是为Web开发设计的脚本语言,尽管早期因语法怪异安全漏洞和框架泛滥被“严肃程序员”嘲笑,却凭借LAMP栈(Linux/Apache/MySQL/PHP)的易用性和低成本成为全球70%-80%网站的后端支柱。与JavaScript类似,PHP经历了标准化(1997)、大厂支持(如Facebook)和现代化改造(如2025年基于Go的FrankenPHP运行时)。

如今,PHP已具备现代语言特性:严格类型检查、函数式编程支持、活跃的包生态(Composer)及年度稳定更新。尽管仍存在历史包袱(如$变量符号),其社区驱动的演进(如PHP基金会)正推动语言适应云原生时代。作者坦言曾参与“反PHP运动”,但承认其作为“编程入门神器”的独特价值——正如丰田卡罗拉,平凡却可靠,承载着Web开发的草根精神。


13. 读懂你的代码:AI时代开发者必备技能

🔗 etsd.tech: Read your code

🔥🔥: 168 | 💬: 98 | 🗓️ 2025-08-04


作者指出,随着AI编程工具的普及,开发者容易陷入“氛围编程”(仅关注输出结果而不阅读代码)的陷阱,这会带来三大风险:架构弱化(AI可能偏离设计模式)、领域知识流失(开发者丧失对系统底层的理解)和安全隐患(如未验证用户权限)。

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两种负责任的使用方式:快速原型模式(自动生成非核心代码后复查)和同步编码模式(核心功能需逐步审核)。最后强调,AI是工具而非替代品,开发者必须坚持代码审查,保持对架构和业务逻辑的掌控力。


14. AI承诺提高效率,结果却让我们更累

🔗 afterburnout.co: AI promised efficiency. Instead, it’s making us work harder

🔥🔥: 164 | 💬: 136 | 🗓️ 2025-08-04


AI工具本应解放时间,却增加了认知负荷,导致实际效率下降。研究表明,使用AI的开发人员完成任务时间反而延长19%,且团队整体交付速度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J曲线效应”——初期生产力下降,后期才可能回升。

问题核心在于:AI将工作从执行转为质量监控,消耗大量精力校对和调整AI输出。我们陷入”效率陷阱”,用省下的时间塞入更多任务,而非真正提升工作质量。

解决方案包括:重新定义生产力为“认知能量保存”而非时间节省;选择性使用AI工具;接受适应期的生产力波动。最终,或许”低效但更专注”才是对抗过劳文化的出路。


15. 我询问四位昔日好友:我们为何渐行渐远(2023)

🔗 vogue.com: I asked four former friends why we stopped speaking (2023)

🔥🔥: 147 | 💬: 96 | 🗓️ 2025-08-04


作者因移居肯尼亚与海外朋友疏远,陷入孤独与自我怀疑。她联系四位旧友探讨关系破裂的原因:

  1. Celine:高中时期因追求不同社交圈自然疏远,但彼此仍存善意。
  2. Steve(表兄):成年后因情感支持不对等和地理距离疏离,反思亲情与友情的界限。
  3. Matt:大学挚友因沟通方式和生活重心变化淡化联系,最终坦诚面对彼此成长差异。
  4. Dominique(未完成部分):原以为永恒的友谊因未知原因中断。

通过对话,作者意识到友谊的消逝常源于生活阶段差异,而非冲突,并学会接纳「远距离关爱」。心理专家指出,20岁后的友谊流失普遍,可能引发焦虑与自我价值质疑,但坦诚沟通能缓解痛苦


16. 项目真实性评估:开源承诺是否名副其实?

🔗 isitreallyfoss.com: Projects evaluated to see if they’re as free and open source as advertised

🔥🔥: 141 | 💬: 49 | 🗓️ 2025-08-04


该网站旨在评估各类项目是否如宣传所言真正符合自由开源软件(FOSS)标准,揭露用户软件权利因商业扩张而逐渐受限的现状。通过透明化分析,帮助用户识别合规的FOSS工具,涵盖密码管理(Bitwarden)、自动化(Jenkins)、加密通信(Proton Mail/Signal)等类别。核心内容包括FOSS定义、评估框架及最新入库项目(如Nextcloud、Forgejo),同时鼓励社区参与监督,共同维护开源生态的纯粹性。


17. 深入探究Rust与C语言的内存互操作性

🔗 notashes.me: A deep dive into Rust and C memory interoperability

🔥🔥: 139 | 💬: 69 | 🗓️ 2025-08-04


这篇文章通过一次面试经历引出对内存分配器混合使用的深度探讨。作者发现用C的malloc分配内存后尝试用Rust的dealloc释放会导致严重问题——最佳情况是程序崩溃,最坏情况是静默内存损坏。文章构建了完整的内存模型,解释虚拟地址转换、CPU缓存架构和堆碎片化等底层机制,并通过实验框架验证不同分配器的行为差异。关键发现包括:分配器元数据不兼容是混合使用的根本风险,而退出码0反而最危险(代表未检测到的内存错误)。最后作者分享了自建的测试实验室,包含标准分配器、调试分配器等四种实现,帮助开发者理解内存管理的底层逻辑。


18. KDE Plasma将严格限制Wayland下的窗口焦点窃取行为

🔗 neowin.net: KDE Plasma prepares crackdown on focus-stealing window behavior under Wayland

🔥🔥: 133 | 💬: 66 | 🗓️ 2025-08-04


Wayland通过XDG Activation协议有效解决了X11中窗口随意抢夺焦点的顽疾。该机制要求应用必须先向合成器申请唯一令牌,用户触发操作后才会授予焦点,否则仅显示任务栏闪烁提示。KDE开发者Kai-Uwe Broulik宣布,KWin窗口管理器将彻底启用Wayland的严格焦点管控,新增”极端”级防护设置——仅当窗口携带有效令牌时才会激活。

相比X11基于时间戳的脆弱防护(如Adobe Flash全屏异常),Wayland虽已大幅改进,但仍有应用违规。此次升级修复了Dolphin文件管理器、KRunner等组件的令牌处理问题,并优化了全局快捷键的判定逻辑。后端服务如Baloo搜索也同步适配,确保文件打开时正确传递激活令牌。开发者博客详细记录了技术细节。


19. 我理想中的数组编程语言

🔗 ashermancinelli.com: My Ideal Array Language

🔥🔥: 129 | 💬: 55 | 🗓️ 2025-08-04


这篇文章探讨了现代硬件发展趋势对编程语言设计的影响,并提出了构建理想数组语言的关键特性。作者指出,随着硬件走向异构化(多核CPU、GPU、FPGA等),传统编程模型的假设已不再适用。理想的数组语言应具备用户可扩展的秩多态性,允许开发者编写跨硬件层级的高效内核。文中对比了Fortran的数组语义(编译器优化友好的值语义和自动缓冲)与MLIR的抽象张量表示,强调编译器透明性和在线/离线编译的权衡。最后指出,未来语言必须将硬件多样性视为核心设计要素,才能充分发挥异构计算潜力。


20. 离线童年:专为孩子设计的无屏幕活动指南

🔗 offline.kids: Offline.kids – Screen-free activities for kids

🔥🔥: 129 | 💬: 65 | 🗓️ 2025-08-04


该平台提供丰富的无屏幕活动创意,涵盖艺术手工、戏剧表演、音乐舞蹈等类型,适合不同年龄段(1-10岁)的孩子。活动可按地点(室内/户外/旅行)、时长(15分钟至2小时)和清洁度分类。最新文章包括《教孩子优雅面对失败》《独立游戏创意》等育儿技巧,并邀请用户参与反馈以优化内容。创始人从家长需求出发,倡导通过简单活动建立亲子联结,同时推荐关注无智能手机童年运动,减少科技对儿童的负面影响。


21. 通行密钥本质是依赖密码管理器的密码

🔗 danfabulich.medium.com: Passkeys are just passwords that require a password manager

🔥🔥: 129 | 💬: 104 | 🗓️ 2025-08-04


通行密钥是由密码管理器生成的随机密码,各大厂商(如苹果、谷歌、微软等)均支持。它可以是公私钥对或普通密码,但无法复制粘贴,必须通过密码管理器调用,从而防止钓鱼攻击。密钥包含来源元数据,确保不会误用于其他网站。

重置流程与普通密码相同,但切换密码管理器更困难,因密钥无法导出。未来或通过“凭证交换协议”解决,目前需为每个管理器创建独立密钥。尽管通行密钥提升了安全性,但依赖密码管理器的锁定效应可能限制用户自由度。若现有密码管理器已满足需求,无需急于切换,但传统密码易受社工攻击的弱点仍存在。


22. NASA“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13周年:解锁新技能

🔗 jpl.nasa.gov: NASA’s Curiosity picks up new skills

🔥🔥: 121 | 💬: 39 | 🗓️ 2025-08-04


NASA“好奇号”火星车在登陆火星13周年之际,通过多任务处理自主决策等新能力提升了工作效率。工程师优化了能源管理,利用其核动力源(MMRTG)更高效地为科学任务供电。例如,火星车现在可同时传输数据与行驶,或提前进入休眠以节省能源。

目前,“好奇号”正探索夏普山区域的古老地下水遗迹,研究火星气候变迁及潜在微生物生存证据。尽管设备老化,团队通过软件更新和机械调整(如车轮磨损算法)确保其持续运行。核动力系统的长效性为任务提供了关键支持,而太阳能任务则受限于光照条件。

这些改进使“好奇号”在极端环境中保持高效,继续揭示火星的宜居历史。


23. GHz级脉冲神经形态光子芯片实现原位训练

🔗 arxiv.org: GHz spiking neuromorphic photonic chip with in-situ training

🔥🔥: 111 | 💬: 17 | 🗓️ 2025-08-04


该研究突破性地开发了一种全栈脑启发计算的光子脉冲神经网络(PSNN)芯片,首次在CMOS兼容硅平台上实现。芯片具备GHz级非线性脉冲动力学原位监督学习能力及视网膜启发的脉冲编码技术,解决了时空数据整合与动态能效处理的长期难题。通过事件驱动架构,该系统在KTH视频识别任务中达到80%准确率,处理速度比传统帧式方法快约100倍。这项成果为自动驾驶、机器人导航等实时动态视觉处理应用提供了低延迟、高吞吐量的解决方案,标志着神经形态计算在光子平台上的重大飞跃。


24. 完美实现有向距离函数的抗锯齿技术

🔗 blog.pkh.me: Perfecting anti-aliasing on signed distance functions

🔥: 100 | 💬: 21 | 🗓️ 2025-08-04


抗锯齿在有向距离函数(SDF)中的应用并非易事。常见方法如硬编码的smoothstep或复杂公式往往不够理想。SDF虽具备理想的数学特性,但抗锯齿问题涉及更广。文章探讨了如何利用线性过渡linearstep)和像素级宽度w)实现平滑过渡,并对比了线性与曲线(如smoothstep)插值的视觉效果差异。在3D场景中,通过数值导数fwidth)可动态适应透视变形,确保抗锯齿一致性。此外,色彩混合空间(如OkLab)的选择显著影响模糊效果的真实性。最终提供多种代码示例,兼顾2D/3D场景需求,揭示了SDF抗锯齿背后的精妙原理。


25. 科学家首次用激光穿透人类头部进行成像

🔗 spectrum.ieee.org: Scientists shine a laser through a human head

🔥: 97 | 💬: 43 | 🗓️ 2025-08-04


研究人员成功将激光从人类头部一侧穿透至另一侧,这是开发低成本医学成像设备的关键第一步。实验通过追踪50个光子从发射端(红色)到检测端(绿色)的路径,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该技术由格拉斯哥大学极端光研究团队开发,未来或将为医疗诊断提供更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


Image

勒西科技日报

这是一份给聪明人的科技日报,每天推送一篇。内容来自各大英文网站,提供中文摘要。

Back to Overview